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05部分

但是在第381裝甲旅的戰車開上印軍陣地的時候,仍然遇到了比較強大的抵抗火力。

打了15分鐘,進攻部隊就在第二輪空中支援的掩護下撤了下來。

親自到前線督戰的唐應龍沒有立即組織第二次進攻,而是聯絡了前線指揮部,希望能夠獲得“更加有效”的空中支援。

不用多說,唐應龍要的就是特種炸彈。

請求支援的時候,唐應龍提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印軍採用了非常高明的防禦戰術,似乎吸取了空降153旅在蘭契的防禦經驗。

雖然沒有證據證明埃達沃的印軍中有參加過蘭契攻防戰的軍官,但是實際情況與唐應龍說的差不多。根據無人偵察機發回的印軍防禦陣地部署影象,專門負責情報工作的軍官立即看出了印軍防禦陣地的部署特點。母庸置疑,就是空降部隊的那種部署方式,利用地下坑道系統將各個火力點連線起來,以大縱深防禦對付裝甲部隊。雖然在很多細節上,印軍的防禦陣地仍然無法與空降153旅的媲美,但是足以給第381裝甲旅製造麻煩。

母庸置疑,美國的軍事顧問發揮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依靠軍事偵察衛星,美軍肯定掌握了空降團旅防禦陣地的部署方法,軍情局有足夠的情報證明,美國開發了一種能夠探測到地下5米處的坑道系統的雷達成相衛星。

果真如此的話,美國軍事顧問很有可能把剛剛總結出來的經驗傳授給印軍,讓印軍在埃達沃進行現場試驗。

對付這種由地下坑道系統支撐起來的防禦陣地,最有效的武器就是特種炸彈。

用作戰參謀的話來說,就算使用溫壓彈,也不見得能夠摧毀印軍的地下工事。只要印軍稍有準備,就會在主要的地下工事上安裝專門用來對付溫壓彈的耐熱耐壓門,使溫壓彈很難殺傷躲在裡面的官兵。事實上,空降部隊在修建防禦陣地的時候,肯定會為屯兵所、彈藥庫等重要地下洞庫安裝耐熱耐壓門。

為了儘量避免使用特種炸彈,裴承毅決定嘗試一下。

4點30分,陸航的12架DW…26B在印軍陣地上空連續投下了20多噸溫壓彈。

20分鐘後,第381裝甲旅再次踏上印軍陣地。

與作戰參謀的預測一樣,印軍再次蜂擁出現在陣地上,與裝甲部隊交火,而且讓進攻的裝甲部隊損失了近10輛坦克與戰車。

5點過,進攻部隊再次撤了下來。

這次,裴承毅沒有選擇的餘地了。

按照計劃,第381裝甲旅必須在天亮前取得突破,至少要佔領部分陣地,然後才能投入更多的兵力,對付負隅頑抗的印軍。

眼看著天就要亮了,第381裝甲旅還在印軍陣地外徘徊,拖下去不是個辦法。

5點45分,天亮前最後一輪空中支援開始。

擔任支援任務的仍然是陸軍航空兵,24架DW…26B低空攻擊機排成縱隊,在地面偵察兵的引導下,陸續進入印軍陣地上空投下特種炸彈。

為了最大限度的發揮特種炸彈的威力,避免在佔領陣地之後與印軍糾纏,唐應龍不但派出偵察兵為攻擊機群提供現場“指揮”,還讓隨他前來的軍部作戰參謀規劃了整個轟炸行動,精心安排每一個轟炸點。每個轟炸點與相鄰轟炸點的間隔距離為800米,特種炸彈的引爆深度為50米。雖然引爆深度超過了印軍的下工事的最大深度,但是特種炸彈爆炸後產生的衝擊波到達地表時,因為介質密度發生變化,會有一部分衝擊波在地表反射回來,在某些區域產生疊加效果,使衝擊波的能量翻倍,產生更大的破壞力。試驗早已證明,衝擊波的破壞力與所含能量的3次方成正比。也就是說,能量提高1倍,破壞力提高8倍。雖然除了疊加加強的區域之外,還有疊加減弱的區域,但是由加強區域產生的強大破壞力,足以彌補減弱區域產生的損失。在距離爆炸點水平面投影400米的範圍內,只有抗震級別達到12級的地下建築才能扛住特種炸彈產生的衝擊波,除了戰略級別的地下指揮中心,沒有一種地下建築的抗震達到12級。

轟炸效果非常明顯,連等在10多千米外的第381裝甲突擊旅的官兵都能感受到。

因為DW…26B逐一進入投彈,每次投彈前,都要由偵察兵確定上一次轟炸的效果,決定是否需要補充轟炸,所以轟炸行動一直持續到天亮。最後1架DW…26B離開的時候,已經是6點55分了。

偵察兵評估最終轟炸結果的時候,唐應龍讓擔任第三次進攻任務的官兵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