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77部分

對杜奇威來說,三個方向上,局勢最緊迫的肯定是迪亞巴克爾。

任何人都看得出來,隨著美以聯軍在南方戰線上發動總攻,裴承毅不得不調整戰術部署,在奧斯曼尼耶方向上以守為主,在南方戰線上攻守結合,從而留出更多的力氣攻打迪亞巴克爾。

不管杜奇威是否願意承認,第7步兵師肯定守不住迪亞巴克爾。

按照杜奇威的估計,就算沒有第一戰鬥單位的支援與配合,第十戰鬥單位也能在48小時之內打下迪亞巴克爾,哪怕駐守迪亞巴克爾的土耳其國防軍表現出色,超常發揮,也最多讓第十戰鬥單位花上72小時。這個估計是有根據的,在此之前,第十戰鬥單位僅用10來個小時就打下了比斯米爾,隨著裴承毅加大在該方向上的投入,爭取速勝,第十戰鬥單位更有把握在48小時之內打下迪亞巴克爾。

針對這一情況,杜奇威根本沒有多想,就把第82戰略師派了過去。

可以說,迪亞巴克爾已經變成了美軍的“黑洞”。

回顧之前的戰鬥,從布呂歇爾的先頭部隊,到歐洲軍團的主力部隊,再到第7步兵師與第82戰略師,美軍數次向該方向增兵,卻沒有收到任何實質性的效果。也許,讓共和國陸軍到現在還沒有打下迪亞巴克爾,就是數次增兵的最大效果吧。

到這一步,裴承毅的戰略佈局已經非常清楚了。

即便杜奇威仍然有所疑慮,但是事實反覆告訴他,裴承毅沒把南面的戰鬥當回事,為了在北方戰線上取得決定性的勝利,甚至可以在南方戰線上接受一個不太光彩的結果。考慮到共和國發起這場戰爭的理由,杜奇威必須相信,裴承毅不但在朝著基本目標前進,還在透過軍事行動反覆告訴對手,不應該打得太狠,應該儘量爭取把戰爭的結局控制在對雙方都有利,或者說讓雙方都能接受的範圍之內。

正是如此,杜奇威知道,裴承毅看懂了他的開普敦的給出的暗示。

問題是,北方戰線上現在的局勢是美國當局能夠接受的嗎?

或者說,如果雙方保持這個局面,美國當局願意退出戰爭嗎?

以杜奇威對共和黨政府的瞭解,不管是為了黨派利益,還是為了集團利益,或者為了毫無價值的面子,共和黨政府都不會在這個時候退出戰爭。

更何況,裴承毅肯定不會就此罷休。

9日深夜,收到史塔克從國內發來的訊息,得知共和國陸軍的第六戰鬥單位與第七戰鬥單位已經做好出發準備,而且肯定會透過戰略空運到達戰場的時候,杜奇威的第一反應就是裴承毅不會善罷甘休。

說簡單點,北方戰線上現在這個樣子,絕不是裴承毅希望看到的結果。

不管怎麼樣,共和國軍隊肯定會猛攻迪亞巴克爾,甚至會在佔領迪亞巴克爾之後繼續向西突擊,掃蕩托羅斯山脈以的整片地區,最終打到加濟安泰普,把北方戰線上東西兩個戰場聯絡起來。到這個時候,裴承毅才會考慮結束大規模作戰行動,捏著對共和國非常有利的戰爭結果與對手進行停戰談判。

毋庸置疑,裴承毅不會在南方戰線上採取更大規模的作戰行動。

事實上,打到現在為止,裴承毅也沒有在南面有所作為。

面對這一情況,杜奇威的選擇非常有限。

站在他的立場上,只有兩個選擇,一是在南方戰線上投入更多的兵力,爭取在北方戰線上遭受慘敗之前取得重大戰果,迫使裴承毅在戰略上做出讓步,也為美國體面的退出這場戰爭打下基礎。二是在北方戰線上嚴防死守,不給裴承毅太多的機會,只要能夠擋住共和國軍隊向西挺進的步伐,並且大量消耗共和國陸軍的有生力量,就能迫使裴承毅在達到全部目的之前接受停戰談判。

顯然,這兩個選擇都不那麼理想。

不管杜奇威是否有信心,之前的戰鬥已經表明,裴承毅非常擅長“不對稱作戰”,如果採用第一個辦法,即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美軍不可能趕在共和國軍隊之前完成任務,也就無法取得最後的勝利。

按照杜奇威的估計,如果把主力集中在南方戰線上,就算裴承毅不向這邊增兵,美以聯軍至少需要7天,最多需要15天,才有可能擊敗第二戰鬥單位與第九戰鬥單位,打到大馬士革城外。因為在此期間,敘利亞肯定會進行全面動員,並且將國防軍的主力部隊全部調往大馬士革,所以美以聯軍需要20天左右,才有可能打下大馬士革,達到南方戰線上的終極目標。

顯然,北方戰線上的戰鬥持續不了這麼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