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12部分

,就連外交工作也是由閻尚隆負責的,但是作為國家最高領導人與共和國軍隊最高統帥,如果沒有顧衛民的支援,不管是裴承毅還是李存勳,都不可能隨心所欲的指揮軍隊作戰,也就不可能取得最終的勝利。

從影響上看,中東戰爭的重要性不在印度戰爭之下。

雖然共和國軍隊沒有取得全部勝利,但是作為第一場遠離共和國本土,而且基本上與共和國的國家利益沒有關係的戰爭,能夠取得部分勝利,完成戰前訂下的目標,已經算得上是了不起的成就了。

看得更加長遠一些,就能發現,中東戰爭是共和國與美國爭奪全球霸權的第一步。

所謂萬事開頭難,能夠走好第一步,肯定是巨大的成功。

作為過渡型領導人,顧衛民的最大成就不在對外征戰上,而是在國內建設上。當初王元慶選顧衛民做接班人,就是因為顧衛民擁有不錯的行政能力,在管理國家上肯定比顏靖宇好得多。

問題是,顧衛民絕對不是王元慶那樣的“改革家”。

從擔任國防部長期間的表現就看得出來,顧衛民是一個擅長處理小問題,卻不擅長把握大方向的行政型領導人,要不然,趙潤東當初也不會把他放在國務院總理的位置上,王元慶更不會讓他去處理政治改革遇到的眾多小麻煩。

執政10年,顧衛民最大的成就就是“青山綠水計劃”。

雖然這是一件為國為民的好事,還是關係到中華民族未來的大事,更得到了全國人民的支援與擁護,但是歸根結底,這是一件需要花很大的精力來解決各種各樣的小問題,重在落實的行政事務,而不是開拓性的重大改革。

必須承認,“青山綠水計劃”改變了整個共和國。

往好的方面說,該計劃可以看成是由紀佑國發起的“產業結構調整”的延續,或者說是演變升級。事實上,這也就是對“青山綠水計劃”的最高評價。雖然該計劃惠及每一個共和國公民,為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打下了基礎,但是並沒從根本上解決共和國的問題,也沒有為中華民族的未來指明方向。

也許有人認為,建設好家園比什麼都重要。

如果在30年前的話,這麼做沒有錯。畢竟30車前的共和國還沒有受到人口老齡化困擾,也能依靠自身建設獲得發展動力。隨著共和國進入發達國家行列,人口老齡化問題愈發突出,怎麼也不可能走回頭路。對共和國來說,出路就是霸佔世界產業鏈的頂端,用全世界的資源支撐起中華民族的未來。實際上,這也正是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策略,透過控制科技、金融與文化制高點,從全球掠奪資源,讓僅佔全球人口5%的美國人過上極端奢侈的生活,並且透過金融風暴、經濟危機等等方式向其他國家轉嫁美國社會矛盾,維持美國社會的正常發展。雖然在21世紀初,幾乎所有人多認為,就算共和國能夠取代美國,也不可能走上美國的老路,因為地球上的資源就這麼點,而共和國的人口又是美國的數倍,如果共和國公民都像美國人那樣鋪張浪費,肯定會耗光全部資源。但是電力革命之後,再也沒人懷疑共和國將取代美國,而且會成為美國那樣的國家。原因很簡單,隨著技術進步,制約人類文明發展的能源問題得到了解決,哪怕共和國的人口一直維持在10億左右,也不需要為資源問題擔憂。

正是如此,共和國才要在對外擴張上表現得如此積極。

也正是如此,共和國才要在改革上銳意進取。

可以說,對進入21世紀40年代的共和國來說,已經很難依靠自身改革來推動國家快速前進。事實上,第四次印巴戰爭之後,共和國當局就在努力建立一個以共和國為核心的國際貿易體系,而在印度戰爭之後,該體系已經成型。也就是說,就算共和國當局想以內部發展的方式來推動社會進步,也得高度重視海外市場。更重要的是,政治改革之後,共和國的權力結構體系已經發生了微妙變化,雖然元首仍然有很大的影響力,而且在重大問題上仍然擁有最高決策權,但是隨著全體代表大會的立法權得到體現,政治協商大會的獲得參政權,很多國家大事都需要獲得代表的支援,不然的話,在中東戰爭之前,顧衛民也不用到全體代表大會申請戰爭授權。如此一來,那些已經在經濟改革中獲得好處的民族資本家,特別是擁有強大實力的民族企業家獲得了政治權,並且能夠根據自身利益表達政治意願,左右共和國的政治決策。

由此可見,即便顧衛民想把重點放在國內,代表大會裡的那些代表也不會同意。

正是如此,顧衛民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