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62部分

事實上,這也是最簡單、最輕鬆的一步。

傳統上,美國陸軍的師下面設2到3個旅,除了對作戰用途做了明確限定的各個職能旅、比如炮兵旅與航空旅之外,師級部隊下的各個旅均沒有明確的職能劃分,即都具有相當的作戰能力與自我保障能力。從應付規模有限的地區衝突與小規模區域性戰爭來說,這種編制能夠最大限度的發揮部隊的戰鬥力,即在某個方向上,旅級部隊就能肩負起戰鬥重任,無須部署職能性部隊,從而減少了軍力投入。問題同樣突出,那就是在大規模區域性戰爭中,很難在某個方向上集中足夠多的兵力,也很難在特定環境下把部隊的戰鬥力發揮出來。第三次世界大戰之前,中東戰爭中的慘敗就是這一弊端的直接體現。可以說,美軍沒有能夠在北方戰線上擊敗兵力少得多的共和國陸軍,與部隊過於混雜,難以將戰鬥部隊、特別是正面作戰部隊的戰鬥力發揮出來有絕對性的關係。根據美國陸軍調查,中東戰爭的正面戰鬥中,1個美軍師甚至打不過共和國陸軍戰鬥單位的1個戰鬥旅,往往需要3個美軍師,才有可能在正面作戰中頂住1個戰鬥單位的進攻。而這個時候,美軍投入的兵力是共和國軍隊的2倍多,而在一線作戰的美軍更是共和國軍隊的3倍以上。即便算上裝備效能上的差距,美軍的作戰效率也不到共和國陸軍的一半。

有了這個認識,編制改革的方向就非常明確了。

問題是,在接下來的改革中,美軍遇到了很大的麻煩。別的不說,要將師以下的旅按照職能劃分來進行整編,就讓很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