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56部分

只剩下6個,其餘的都是二線師與預備師,實際戰鬥力遠沒有兵力數字那麼好看,更重要的是,經過前一輪交手,印軍士氣受挫,守衛吉申根傑的77軍士氣大振,此消彼漲之下,30萬印軍能否戰勝只有3萬兵力的77軍都是個問題。如果吉申根傑方向上的進攻行動達不到目的,裴承毅就能動用更多的部隊發起進攻,從而使印度陸軍司令部的戰略防禦計劃全盤落空。

其次是第三集團軍在西孟加拉邦東部地區構築的防線到底能夠起到多大的作用。雖然第三集團軍總兵力超過30萬,沒有在前面的戰鬥中受挫,7個主力師建制完整,但是第三集團軍按照進攻孟加拉國的任務編制的,能否在防禦作戰中表現正常,首先值得懷疑。更重要的是,第三集團軍的防禦正面寬度超過400千米,按照至少配製2道防線的方式部署防禦部隊,其正面防線的兵力密度僅有每千米400人,除掉防禦作戰中必須的預備隊,每千米的兵力密度不會超過200人。顯然,這個防禦密度太低了。如果面對的是中國軍隊的地面裝甲部隊,還有拼死一搏的本錢;如果面對的是中國軍隊的空降兵,如此低的防禦密度,只會被對手各個殲滅。第三集團軍守不住戰線右翼,攻打吉申根傑的第一集團軍與第二集團軍就將面臨被中國軍隊分割包圍的危險,第三集團軍最終也將面臨被中國軍隊圍殲的危險,印度陸軍的作戰計劃變得沒有一點可行性。

再次是東北集團軍群不可能起到牽制中國陸軍主力軍的作用,因為中國陸軍沒有在印度東部地區大打出手,甚至沒有派遣地面部隊攻佔除西里古裡之外的地區。對於喪失了制空權的印軍來說,根本無法對付那些從空中透過的中國軍隊。最重要的是,讓東北集團軍群化整為零之後,印度將很快丟掉整個東部地區。戰爭打到這個時候,印度東北集團軍群的處境最艱難,雖然囤積的作戰物資還能支撐幾個月,但是與本土隔絕之後,印軍計程車氣受到嚴重影響,如果讓部隊化整為零,誰也無法保證不會出現士兵開小差、出現逃兵等情況,甚至無法保證分散行動的印軍不會向中國軍隊投降。換句話說,化整為零的分散行動,將從根本上瓦解印度東北集團軍群的指揮結構,最終導致東北集團軍群全面潰散。

然後是印度陸軍寄予巨大希望的5到10個西線主力師能否在8月15日之前參加東線戰場上的作戰行動。從西線往東線調運部隊,印度國內的運輸能力不是問題,而調運的安全性肯定是問題。不管依靠鐵路進行戰略機動、還是依靠公路進行戰役機動,首先就得考慮空中威脅。裴承毅已經擺出了殲滅印軍東部集團軍群的架勢,怎麼可能讓印度陸軍向東線戰場增兵?更重要的是,西線戰場上的兵力也很吃緊,就算印度陸軍司令部橫下心來,也最多向東線戰場調遣主力步兵師,不可能抽調裝甲師。考慮到鐵路機動的巨大風險,印度陸軍的主力步兵師很有可能以戰役機動的方式開赴東線戰場。如此一來,5到10個步兵師大約需要3到5日才能到達東線戰場。運載作戰物資的船隊將在10日夜間到達吉大港,從金蘭灣出發的陸戰隊將在11日夜間到達吉大港,在24小時之內向前線運送第一批作戰物資。杜奇威由此推斷,裴承毅將在11日夜間、最遲不過12日凌晨發起總攻,首先奪取1到2條印孟鐵路樞紐中心。換句話說,印軍增援部隊到達的時候,戰役已經打響,就算增援部隊能夠立即投入戰鬥,幾個步兵師也無法扭轉戰局。

最後就是被印度陸軍當成救命稻草的20到30個預備役師能否順利組建。實際上,史塔克認為組建預備役師不是關鍵,關鍵是預備役師有多強的戰鬥力。雖然印度不缺乏優秀退役軍人,也不缺少武裝這些軍人的基本武器裝備,但是連印度陸軍的主力師都不是中國軍隊的對手,那些戰鬥力連二線師都比不上的預備役師怎麼可能打敗中國軍隊?人力早已不是決定戰爭勝敗的關鍵因素,在戰鬥力達不到基本要求的情況下,投入再多的人力也無法扭轉戰局。即便印度陸軍在8月20日之後陸續投入第一階段戰爭動員的180個師,也只會為印度徒增傷亡,不會給中國軍隊造成太大的麻煩。

在史塔克看來,印度陸軍司令部在制訂作戰計劃的時候太理想化了。

接觸到魯拉賈帕尼的目光,史塔克猶豫了一下,說道:“肯定不能主動撤退,即便不考慮東部地區,也得考慮恆河平原。”

實際上,史塔克想說的不是這句話。

如果不考慮政治因素,純粹站在軍人的立場上,史塔克會建議魯拉賈帕尼立即在東部戰場打游擊戰,將部分軍隊、特別是主力步兵師以連營為單位分派到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