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51部分

置上。再往前推,在組建蕩八戰鬥單位的時候,因為該戰鬥單位的大部分官兵來自改編前的38軍,所以唐應龍希望由38軍的將領擔任指揮官,而林嘯雷似乎在故意打壓唐應龍,把17軍的軍長派了過去,搞得唐應龍非常惱火。受這些因素影響,組建第十戰鬥單位的時候,唐應龍順水推舟,沒有推舉來自38軍的將軍,而是把李東石推到了前面。因為第十戰鬥單位本來就由15軍改編,空降153旅又是15軍的絕對主力,作為該旅旅長與軍參謀長的李東石少將自然第十戰鬥單位指揮官的最佳人選。雖然林嘯雷想讓16軍軍長懷志剛擔任這個要職,在陸軍制造一些不和因素,限制陸軍的作為,但是在唐應龍的堅持下,林嘯雷也不好亂來。

對李東石來說,出任第十戰鬥單位的指揮官,無疑是個巨大的挑戰。

雖然在此之前,李東石已經以15軍參謀長的身份負責軍部工作(商雪韻調任第七戰鬥單位指揮宮之後,15軍就沒有軍長了),學會了很多東西,但是作為一名從基層爬逛來的將軍,登上軍長的位置都是個挑戰。

更重要的是,第十戰鬥單位是一支與眾不同的部隊。

因為定性為戰略機動部隊,所以第十戰鬥單位的組建方式就與其他戰鬥單位不一樣。

成立指揮部的時候,第十戰鬥單位的參謀數量比其他戰鬥單位多了20%,其中大部分都是負責戰略空運與空中支援的參謀。也就是說,從最高層的指揮機構開始,第十戰鬥單位就標新立異,與其他戰鬥單位截然不同。

戰鬥旅方面,第十戰鬥單位是唯一採用“減量配製”的作戰部隊,不但編制規模比其他戰鬥單位的戰鬥旅小得多,而且所有主戰裝備都是按照最低防護標準配製的,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在前線提高防護等級。這麼安排也是有道理的,畢竟DZ…31C在標準防護下的戰鬥全重超過了30噸、最大防護下的戰鬥全重更是接近40噸,Y…16最多隻能運載1輛,而在最低防護下,DZ…31C的戰鬥全重只有27噸,Y…16能夠同時空運2輛。 DB…30D的情況也相差不大,最低防護下,Y…16能夠同時空運2輛外加2個步兵班的全部人員與物資,而標準防護與最大防護下,只能運送1輛加1個步兵班。作為戰略機動部隊,肯定得優先確保部隊的空運效率,減配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了。

炮兵旅方面,第十戰鬥單位率先採用了能用Y…16空運的新式供電系統,以及Y…16能夠一次運送2輛的緊湊型電磁炮,還將每個營的電磁炮數量由24門減少到了18門。這麼做一是為了降低空運壓力,二是新式供電系統的輸出功率有所降低,只能支援18門電磁炮。更重要的是,陸軍對印度戰爭中的炮火支援做了總結,得出的結論是,配備18門電磁炮的炮兵營的作戰效率比擁有24門炮的炮兵營高得多,不但能夠發揮更大的作用,還能在戰鬥中合理減少彈藥消耗量。說直接一點,就是炮兵的配製過於強大,導致戰鬥浪費大,從而增大了戰爭開支。

相對而言,變化最大的是支援旅。

僅從兵力上講,第十戰鬥單位的支援旅就是10個支援旅中常備規模最大的一個,即便在和平時期,第十戰鬥單位支援旅的常備兵力也在12000人左右,甚至超過了很多國家一個步兵師的人數。導致支援旅規模巨大的原因很簡單,作為戰略機動部隊,第十戰鬥單位必須做好在沒有空軍支援的情況下進行大範圍轉移的準備,因此必須編有一支規模龐大的戰術空運部隊。事實上,第十戰鬥單位也是唯一擁有戰術空運力量的戰鬥單位。

和平時期,支援旅下設的戰術空運指揮中心可以調動60多架DZ…25E與20多架Y…14F戰術運輸機。戰時情況下,該指揮部可以指揮一個航空支援旅的200多架DZ…25E與100多架DW…26D。換句話說,在必要的情況下,第十戰鬥單位能夠擁有一支旅級規模的陸軍航空作戰部隊。

可以說,這就是第十戰鬥單位的最大特色。

因為DZ…31與DB…30D都採用了模組化設計,防護等級可以根據作戰需要調整,所以其他戰鬥單位也可以在減配的情況下,達到與第十戰鬥單位相當的戰略機動能力。在中東戰爭爆發之前,所有戰鬥單位都進行過跨度在5000千米以上的戰略機動訓練,要想體現第十戰鬥單位的獨特能力,就得在戰術空運上做文章。不管怎麼說,戰略運輸機只能將部隊運送到相對安全的大型機場,不可能像垂直起降運輸機那樣,把部隊投送到戰線後方,甚至直接把部隊送上戰線。可以說,“最後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