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13部分

爆炸聲中沉入海底。

可是,戰鬥在這個時候才剛剛開始。

攻擊X艇的行動不但不順利,反而給“蝠鱝”號惹來了麻煩。

在2艘“亞特蘭大”級規避魚雷的時候,X艇從“蝠鱝”號面前消失了!

肖靖波以最快的速度做出了反應:立即切斷魚雷導線,啟動主動噪音控制系統。

萬幸的是,攻擊2艘“亞特蘭大”級的4條650毫米重型魚雷早已輸入火控資料,隨時都能進入自導攻擊狀態,不需要“蝠鱝”號提供更多的攻擊資料。

由此可見,肖靖波早就料到X艇不好對付,為自己留了一手。

等到肖靖波下達命令的時候,韓安邦等官兵也反應了過來,X艇是一艘與“蝠鱝”號旗鼓相當,也裝備了主動噪音控制系統的先進潛艇!

卷十一 重新洗牌 第69章 命不該絕

根據“蝠鱝”號的戰鬥記錄,發射第一條533毫米重型反潛魚雷的時間為20點15分12秒,X艇從“蝠鱝”號的被動聲納上消失的時間為20點22分27秒,也就是說X艇在7分鐘多一點的時間內做出了反應。“蝠鱝”號上的主動噪音干擾系統在事先沒有準備的情況下,需要5分鐘才能啟動,因為系統反應速度主要由軟體的執行效率決定,而軟體的執行效率又是主要效能指標,所以由此可知,X艇的主動噪音干擾系統不會比“蝠鱝”號差,基本上處於同一水平。

如果沒有“蝠鱝”號射出的魚雷,兩艘世界上最先進的潛艇最多是擦肩而過。

因為有了那8條“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重型反潛魚雷,所以“蝠鱝”號與X艇不可能“一笑泯恩仇”,必得分出個高下。

前面已經介紹過,“主動噪音控制系統”的基本工作原理非常簡單,追根溯源的話,早在21世紀初,俄羅斯的科學家就提出用相干技術製造噪音控制系統。另外,在情報界得到廣泛應用的“語音干擾裝置”用的也是相同的原理,只不過干擾的不是所有聲音,只是人的話語聲。

那麼,什麼原因讓“主動噪音控制系統”直到21世紀30年代才問世呢?

在實用化上,主要問題有兩個,一是計算機效能,二是干擾能量源。沒有效能強大的計算就不可能及時處理蒐集到的聲音訊號,也就無法對聲音訊號進行干擾。“噪音控制”本身就是將聲波的能量轉變為內能,按照相干原理,干擾源輸出的能量必須與干擾物件完全一致,因為自然界的噪音非常多,所以干擾源的功率非常驚人。直到神經網路計算機與可控聚變反應堆大規模應用,“主動噪音控制系統”的兩大難題才得到解決,也正是如此,“主動噪音控制系統”才出現在了21世紀30年代初設計的潛艇上。

從中可以看出,“主動噪音控制系統”有一個很大的缺陷。

那就是,如果外界噪音的強度太大,系統就會過載,甚至出現故障。

在“蝠鱝”號進行的測試中,這個問題非常突出,因為主動攻擊聲納的輸出功率往往以千瓦計算,強度非常驚人,所以“主動噪音控制系統”對付不了主動攻擊聲納發出的高強度次聲波。

按照“蝠鱝”號在測試中總結出的經驗,必須儘量避免進入敵艇正前方的主動聲納覆蓋範圍,如果無法避免,要麼加速逃逸,要麼關閉“主動噪音控制系統”,絕對不要在敵艇使用主動聲納的時候啟動“主動噪音控制系統”。

問題是,潛艇在作戰中遇到的強噪音源不止主動攻擊聲納。

別的不說,魚雷在近距離爆炸時,不但要產生極為猛烈的衝擊波(海水不可壓縮,傳遞爆炸能量的效率遠遠超過空氣),還會產生各種頻率的高強度聲波。在“蝠鱝”號進行的測試中早就證明,魚雷爆炸對“主動噪音控制系統”產生的影響要比攻擊聲納高得多,如果爆炸距離太近,甚至有可能燒燬整個系統。

毫無疑問,面對魚雷爆炸產生的高強度聲波,“主動噪音控制系統”沒有任何辦法。

當然,這也開拓了海軍的視野。

雖然在2035年底,有足夠的理由相信美國在相關領域的研究遠遠不如共和國,但是共和國海軍未雨綢繆,考慮到美國也有能力研製出“主動噪音控制系統”,所以在“蝠鱝”號的海試專案中加入了針對“主動噪音控制系統”的探測技術。

因為“主動噪音控制系統”能夠干擾所有頻段的聲波,只要能夠提高輸出功率,甚至能夠對付主動攻擊聲納,所以任何被動探測裝置都派不上用場。不得不說,共和國的工程師有那麼股不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