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41部分

,這批從英國起飛的運輸機沒有安裝最新的敵我應答識別軟體,結果在到達亞速爾群島上空、經過共和國海軍的防空識別區的時候,沒有能夠發出正確的敵我識別訊號。雖然當時在亞速爾群島以東已經沒有敵對國家,而且這些運輸機的特徵非常明顯,能夠透過雷達確定其身份,但是共和國海軍並沒收到放行的指示,因此派出戰鬥機前去攔截。即便雙方沒有交火,可是在遭到戰鬥機攔截的情況下,歐洲軍團的指揮官不敢託大,下達了返航命令。

不管是共和國當局,還是歐洲當局,都沒有把這件事情鬧大。

有理由相信,共和國高層當即就收到了訊息,歐洲國家的領導人也當即收到了運輸機群遭到攔截,並且不得不在大西洋中部返航的訊息。更有理由相信,為了防止事態擴大,雙方高層都採取了隱忍態度,並且在歐洲軍團的運輸機群返航之後通了熱線電話,對這件事情交換了態度。根據一些經歷了這件事情的共和國人員回憶,當時法德意等幾個歐洲主要國家的領導人都宣稱運輸機上運載的是一些滯留在英國境內的加拿大人與美國人,因為英國已經宣佈投降,所以這些人都不受歡迎,需要遣返。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是平民,不是軍人,歐洲又沒有設定戰爭難民營,所以無法收容他們。為了確保平民的安全,歐洲國家只能調動運輸機將其送回去。對於歐洲國家的狡辯,共和國當局的回答也非常直接乾脆,即共和國的戰爭難民營可以收容這些加拿大人與美國人,並且願意承擔遣散工作,如果歐洲需要將其遣返回國的話,可以等到戰爭結束之後再做安排。

當然,歐洲國家領導人立即以戰爭期間交通不便、不想增添共和國的戰爭負擔等等理由,謝絕了共和國領導人的好意。

毫無疑問,這還沒完。

雙邊領導人通了熱線電話之後,歐洲軍團就將防空巡邏區擴大到了大西洋中線。雖然戰爭還沒有結束,歐洲國家有理由擴大防空巡邏區,如果不是戰鬥機作戰半徑有限,甚至可以進一步拓展到大西洋西部海域。但是當時就只剩下美國與加拿大兩個敵對國,在沒有參與北美洲大陸作戰行動的情況下,歐洲國家沒有理由拓展防空巡邏區。由此可見,歐洲各國此舉是醉翁之意,根本目的還是想迫使共和國將部署在亞速爾群島的艦隊撤走,然後用運輸機將地面部隊送到加拿大與美國,趕在共和國軍隊之前佔領渥太華與華盛頓,取得戰略上的主動權。

針對歐洲國家此舉,共和國當局只做了一個安排,就是向大西洋中部地區部署更多的艦隊!

當然,只是航空艦隊,而不是主力艦隊。

對於那些能夠以70節的速度持續航行上萬海里,而且就在北大西洋西部海域活動的航空艦隊來說,只需要二十來個小時就能讓艦載戰鬥機前往亞速爾群島海域上空,加強在大西洋中部的航空兵力。

毫無疑問,共和國海軍不會如此好對付。

根據戰後公佈的資料,共和國最高統帥部下達給海軍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價阻止歐洲軍團越過大西洋。雖然在任何資料中都沒有提到,共和國海軍可以搶先開火,但是有理由相信,如果歐洲軍團的運輸機群越過了大西洋中線,在到達北美洲大陸之前,共和國海軍的戰鬥機就會開火。因為歐洲軍團無法為運輸機群提供全程護航,甚至無法用除了充電機與轟炸扣之外的其他飛機伴隨機群飛越大西洋,所以在共和國海軍戰鬥機的威脅下,歐洲軍團一直沒有等到用運輸機將部隊送到大西洋對岸的時機。

問題是,除了空運,還有別的辦法可以橫渡大西洋。

要知道,到戰爭快要結束的時候,共和國已經用航速高達70節、能夠伴隨主力艦隊與航空艦隊作戰的快速綜合補給艦取代了之前那些最高航速只有45節的輔助艦艇,並且為兩棲艦隊也建造了一批這樣的輔助艦艇。當時歐洲各國、特別是法國與義大利各有一支規模不算太小的艦隊,法國艦隊有三艘航母,因此法國也有好幾艘這種航行速度達到70節的輔助艦艇。更重要的是,英國投降之後,歐洲大陸國家不費任何力氣的得到了半支皇家海軍。雖然皇家海軍的大型戰艦要麼在之前的戰鬥中被擊沉,要麼在英國當局投降之前前往美國,歐洲各國得到的只是一些中小型艦艇與非戰鬥艦艇,但是就在這些非戰鬥艦艇中,有十多艘航速高達70節、專門用來在大西洋上運送貴重軍事物資的綜合補給艦。

毫無疑問,這些快速艦艇均能用來運載作戰部隊,一艘運載能力達到5萬噸的快速綜合補給艦至少能夠運載一個步兵旅。更重要的是,這些快速艦艇能以70節的航行速度,在5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