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22部分

。當然,這個機構的主要任務實際上是為最高統帥部提供戰略決策建議,比如在戰爭期間應該重點控制哪些地區,以及應該利用戰爭名義重點儲備哪些資源。更重要的是,這些建議有一個共同目的,即大戰結束之後,以最快的速度恢復國家實力,攥取戰爭利益。

該機構提出的眾多建議中,就包括遏制歐洲。

根據解密資料來看,能否成功遏制歐洲的崛起勢頭,成為了能不能獲得戰爭利益,稱霸全球的關鍵所在。

在這份被封存了近百年的報告中,匿名起草者明確提到,如果不能設法在戰爭期間將歐洲邊緣化,共和國將在戰後面臨兩難選擇,即要麼做好與西方世界打第四次世界大戰的準備,要麼就得與團結起來的歐洲分享勝利果實。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根本沒得選。

說得直接一點,即便共和國當局願意退一步,與歐洲分享勝利果實,隨著西方世界以歐洲為核心再次團結起來,共和國必然會面臨更加巨大的挑戰。換句話說,這只是延遲了第四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時間。

要想避免第四次世界大戰,就得使歐洲邊緣化。

從共和國的戰略上,能夠明確看出這一點。

可以說,在歐洲參戰的問題上,共和國當局就充分利用了歐洲。雖然幾乎所有歐洲人都將俄羅斯看成東方國家,把俄羅斯人看成東方人,但是從基礎文化看,俄羅斯人更像是歐洲人,而不是亞州人,或者說是更傾向於基督教文明的歐洲。歐洲以向俄羅斯宣戰的方式加入第三次世界大戰,本身就是一個戰略失誤,最大的影響就是讓歐洲失去了與俄羅斯聯盟的可能性。從短期來看,這對歐洲有利,因為俄羅斯的存在讓歐洲避免了與共和國直接為鄰的危險,也就為歐洲爭取到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但是從長遠來看,只要共和國取得大戰的最後勝利,就會登陸美洲大陸,也就會努力控制環太平洋地區,從而形成對歐洲兩面包夾的態勢,讓歐洲失去大範圍擴張的機會。也就是說,即便歐洲能夠控制歐洲大陸,能夠南下控制北非,能夠控制北大西洋,也最多隻是一個地區性強國,或者說是一個影響力非常有限的世界性大國,而不可能成為美國那樣的超級大國。

要想改變這一局面,歐洲的唯一機會就是進軍美洲大陸。

也就是說,歐洲要藉助共和國擊敗美國的機會,在美洲大陸上站穩腳跟,並且獲得從美洲進軍太平洋的機會,從而打破共和國的封鎖,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實力不亞於美國的超級大國。

明白這一點,也就能夠明白共和國要做些什麼了。

反過來看,共和國當局在中東戰場上久拖不決,就是不希望歐洲在中東問題上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已經取得了兵力優勢的情況下,共和國當局沒有做出進軍北非的決定,也與此有關。

當然,在是否進軍摩洛哥的問題上,顯然就沒有這麼簡單了。

從遏制歐洲,阻止歐洲全球擴張的角度出發,最理想的辦法肯定不是在歐洲四周建立起高牆。要知道,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美國已經用四十多年的時間證明,圍堵只能使具有實力的大國走上極端道路,而不能從根本上化解大國間的矛盾。

可以說,在文化融合之前,有效的解決辦法是給物件製造麻煩,讓物件無力擴張。

事實上,這也正是2013年之前,美國對待共和國的基本方式。如果不是共和國掌握了電力革命的關鍵技術,美國為共和國製造的麻煩才成了共和國崛起的墊腳石,不然以共和國的情況,別說四十年,就算再來一個四十年,也不見得能夠獲得挑戰美國的實力,更別說取代美國。

共和國要阻止歐洲崛起,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給歐洲製造麻煩。

在歐洲與俄羅斯之間製造矛盾,正是在給歐洲製造麻煩。

問題是,俄羅斯畢竟算不上是正宗的歐洲國家,也從未得到歐洲國家的認同,所以俄羅斯最多隻算得上是歐洲的外部矛盾。要想對付歐洲,必須抓住歐洲的內部矛盾。

問題是,歐洲的內部矛盾並不多,即便是引發了前兩次世界大戰的民族矛盾,也在歐盟成立後的幾十年內煙消雲散了。更重要的是,歐洲國家也非常重視內部問題,以法德意為首的歐洲大陸國家一直在努力利用戰爭解決內部矛盾,比如在大戰爆發後,設法讓西班牙回心轉意,與美國拉開距離,加入了歐洲大陸國家集團。在2060年左右又順利拉攏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的挪威(挪威一直不是歐盟成員國),增添了一個成員國,也鞏固了歐盟北翼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