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呢?
因為最終直接經辦這件事的人、見張三李四都來找他、可能會怪你把事情搞複雜了、反而有了顧忌、甚至不願意幫忙;其次、如果張三李四互相知道你還委託了別人、彼此的責任心就會減弱、對辦成那件事會很不利;還有一點、就是最後事情辦成了、你不知道到底是誰的功勞、你不知道到底應該感謝誰。要是那個也出了力卻沒有被感謝的人、肯定會覺得你太不懂規矩、說不定還會把你列入從此不相往來的“黑名單”、甚至到處說你的不是。如果兩個人都感謝、無疑加大了你的成本、豆腐弄成肉價、價效比太低、長此以往、你的負擔會很重。
舉一下《青瓷》中的例子。張仲平做生意的時候就經常託關係、比如後來跟他成為鐵哥們兒劉永健、一開始並不怎麼搭理他、直到張仲平找到他的大學同學、劉永健的上級老班長、讓劉永健給予關照、兩個人的關係才慢慢有起色。有意思的是、後來劉永健又受張仲平之託、又幫他發展了和東方資產管理公司總經理顏若水的關係。但在怎樣把事情委託出去的時候、張仲平給老班長、劉永健和顏若水他們分配的事項、是有明確界定的、鐵路公安、各管一段、決不會讓他們打亂仗。
《紅袖》中的柳絮也在做生意時託人拉過關係。她為了和武揚見上一面、不惜打“飛的”去北京、請回在那裡學習的曹洪波。後來又是曹洪波幫她聯絡上另外一個重要人物郭敦淳。
插播一下廣告:張仲平和柳絮是處理上述複雜的官商關係的高手、有興趣的朋友、不妨找那兩本書來慢慢看看。
總之、透過託關係、就可以將需求資訊、附帶成本支付意願播散開來、以求尋找到最合適的被委託人(或中間人)人選。這個過程或行為類似於結網或撒網、所以、關係網的“網”字、在很大程度上來自“託”的機制、正是“託”才造成了網狀的傳遞。有人做過統計、說一個普通人平均的傳遞規模可以達到幾十萬人、相當於一箇中型城市。
對這種說法、我不知道是該敬畏還是該質疑。
。 想看書來
5。怎樣攀關係(1)
攀關係是把生人搞成熟人、把沒有的關係搞得有關係的基本手段之一。兩個生人見面、總喜歡在出生地、姓氏和畢業學校上做文章、同一個地方出生的叫老鄉、同一個姓氏叫家門、同一個學校畢業則是校友、稍微上升到理論高度一點、鄉土觀念、宗族觀念、門派觀念、都是中國人所看重的、期望以此為切入點與對方建立關係、不僅親切自然、而且成本很低。
不過、嚴格地說起來、上述情形還只是攀關係的初步表現、更像是一種套近乎。也相當於一種溫柔的火力偵察、以求得對對方資源的一種客觀評估。
攀關係的準確意義是由下往上的一種運作、這對於搞關係的人來講非常重要。如果拉關係託關係更多的是在同一級別、同一層面橫向運作、攀關係則是在謀求向更高層次的發展;如果拉關係託關係更多的是為了就事論事地解決某一個具體問題、攀關係則是為了進行新的人脈資源開發和貯備、是著眼於未來的、因為那個你準備下功夫攀上的關係、是有可能成為你生命中的貴人的。
攀關係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在於攀得上攀不上。一個平頭百姓離省長或市長有多少個級差?你雖然在電視上和報紙上經常看到人家、人家可不知道地球上還有你這一號、所以、一般來說完全沒必要動這個腦筋、換一種說法、你準備攀的物件、只能比你高一個級別或兩個級別。當然、這麼說也不是絕對的、因為關係是一種動態的概念、總是處在不斷構建和漂移狀態、平頭百姓跟省長市長髮生關係、在理論上也是可能的。再者說了、在商人和當官的之間、在男人和女人之間、就沒有前面說到的那種等級、或者說等級就很模糊、他們之間的關係是不是對等、完全是另外一套換算體系。
但有個環節是怎麼也不能省的、就是讓你準備攀的物件先知道有你這麼一個人。
道理很簡單、誰都不會跟陌生人合作、發生關係、因為那是很不踏實的。因此、攀關係需要面對面地交流與互動、以加深他對你的瞭解。也就是說、你要做的第一步工作、就是千萬百計引起對方的注意、讓他對你發生興趣。
最常見的方式是託關係找人替你引見。
這個引見的人、可以是你準備攀的物件的親戚、朋友、同事、但最好是能夠對他有影響力的人、比如說他的老師、上級或其他為他所尊重的人、或為他所看中的其他關係。
總之、要把關係攀到有權、有勢、有錢的貴人身上、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