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0部分

紐約市還是眾多世界級博物館,畫廊和演藝比賽場地的所在地,使其成為西半球的文化及娛樂中心之一。

由於在二十世紀初,紐約對外來移民來說是個嶄新的天地,處處充滿機會,因此紐約常被暱稱為“大蘋果”,便是取“好看,好吃,人人都想咬一口”之意。

由於紐約24小時運營地鐵和從不間斷的人群,紐約又被稱為“不夜城”。

英國打敗荷蘭,取得“新阿姆斯特丹”的領土,命名為“紐約”,成為英國的殖民地。17世紀下半葉,紐約人口愈來愈多併成為商業中心,豐富的農產品得以出口,工業製品的進口,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在缺乏勞力的情況下,使得紐約成為黑奴市場的大本營,人口販賣相當的盛行,卻也種下美國日後反黑奴的種子。

美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成立之後,居於世界領導地位,也帶動美國經濟的繁榮,全國沉醉在一片欣欣向榮的景氣之中,但在1929年10月24日這一天,華爾街的股市暴跌,三天之內損失了100億美元,遠遠超過流通在市場上的通貨,造成經濟大恐慌,美國股市崩盤的連鎖效應影響全世界,全球經濟陷入一片愁雲慘霧之中。

一直到現在,美國股市的發展還影響著全世界。

斯塔滕島是紐約市人口最少的一個區。

它擁有眾多的歷史,文化勝地,體育場館和自然風光。

一半的享受來自於乘坐斯塔滕島渡輪前來這裡的旅程。

行程 20 分鐘的免費渡輪每天擺渡往來於曼哈頓下城的乘客,乘客可在其中一覽無餘地觀看紐約港和自由女神像。

第二七二章。最可寶貴的東西

一。

從百老匯路延伸到東河的一條大街道的名字,長不超過一英里,寬僅11米;是英文“牆街”的音譯。

全長不過三分之一英里,街道狹窄而短,從百老匯到東河僅有7個街段。

它卻以“美國的金融中心”聞名於世。

他第一次是以遊客的身份來到這裡。

那是一個傍晚時分,天上下著瓢潑大雨,雨水不停地倒灌進華爾街地鐵站,連鐵道上都滿是積水。

所幸大雨不久就停了,他小心翼翼地繞過積水,慢慢走上百老匯與華爾街的交界處,抬頭就看到了著名的三位一體教堂,早在華爾街還是一堵破爛不堪的城牆的時候,它就已經是這附近的標誌性建築了。

教堂的正前方是紐約證券交易所,背後是美國證券交易所,左右兩側都是高聳的寫字樓,只有周圍的一小塊地方還儲存著17世紀的花園和墓地。

從教堂門前穿越百老匯,就算正式進入了華爾街──這條街又短又窄,街口設下了重重路障,街心正在進行翻修,到處都是坑坑窪窪的積水。

幾個荷槍實彈的警察如臨大敵地站在紐約證券交易所門前,他們的頭頂是一幅巨大的美國國旗。

除此之外,這條街上的人似乎都是遊客,從他們的著裝和神態就看的出來。

路邊的櫥窗並沒有寫著高盛,摩根士丹利或美林等如雷貫耳的名字,反而貼著咖啡館和健身俱樂部的廣告。

除了德意志銀行,他在這裡沒有發現任何一家投資銀行的名字,更不用說共同基金或量子對沖基金了。

在洛克菲勒中心的辦公室裡,人們閱讀的仍然是“華爾街日報”。

在國會聽證會上,美聯儲主席仍然關心著“華爾街的態度”。

在大洋的另一側,企業家們的最高夢想仍然是“在華爾街融資”。

無論地理位置相隔多遠,人們在精神上仍然屬於同一條街道──在這條街道上,所羅門兄弟曾經提著籃子向證券經紀人推銷債券,摩根曾經召開拯救美國金融危機的秘密會議,年輕的文伯格曾經戰戰兢兢地敲響高盛公司的大門,米爾肯曾經向整個世界散發他的垃圾債券。

在這些神話人物死去幾十年之後,他們的靈魂仍然君臨紐約上空,附身在任何一個年輕的銀行家,分析師,交易員,經紀人或基金經理的身上,隨時製造出最新的金融神話。這就是華爾街。

出人意料的是,他面前的這位基金主管非常愉快地說:

“是的,我就是一個華爾街癮君子。

華爾街真夠勁。

你知道,在這裡,這麼多富有才華的人在處理這樣巨大的財富,他們創造著效率,也賺取著金錢。

但是最重要的是,我感到這一切都很有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