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學校正式成立。但直到第二年3月,學校才招收了一名叫雅各布&;#8226;海明威的學生,這是學校的第一個學生。七年之後第一批18名學生畢業,被授予學士學位。開始的時候學校沒有校舍,學生分散在康州的6個城市學習。1716年,託管人投票一致同意將學校遷至紐黑文。1718年,英國東印度公司高層官員伊萊休&;#8226;耶魯先生向這所教會學校捐贈了9捆總價值562英鎊12先令的貨物、417本書以及英王喬治一世的肖像和紋章,這些現在看起來極其普通的物品,在當時對襁褓之中的耶魯簡直是雪中送炭。為了感謝耶魯先生的捐贈,學校正式更名為“耶魯學院”,後來在伯克利主教、斯泰爾斯牧師、波特校長等的不懈努力下,逐漸由學院發展為大學。 。。
耶魯飛歌(四)
耶魯大學最初以人文教育為立足點,創辦者認為人文教育的目標之一是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一種追求人生真諦的理性態度,即關懷人生價值的實現、人的自由與平等以及人與社會、自然之間的和諧等。因而在耶魯的校徽上,書寫著“光明與真知”幾個字,那就是繼承歐洲人文科學傳統,為教會,更具體地說是為公理、為民眾培養神職人員——在耶魯1701年的學校憲章上寫道:教育的目的是使年輕人“能為教會和公共事業服務”。當年容閎在此留學時,資助者就提出容閎要投身於傳教事業作為條件,因為容閎不願受此條件限制,不得不尋求另外的資助。隨著工業革命的到來,近代技術對人類社會的生活影響越來越大,美國很多大學也模仿歐洲的大學,提出大學課程設定應著重實用學科,美國東部許多高校紛紛設立實用學科。但隨著社會經濟形式的發展,耶魯適應美國飛速發展的社會經濟需要,開設了許多前沿的實用技術方面的課程,並以此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受到相對寬鬆的學校環境影響,耶魯大學的學生們學習起來幾近瘋狂,耶魯人提出“能學會玩”,學生可以靈活地自行休假。只要成績優異,學生任何時候可以離開學院一學期或一學年,利用這一機會去工作,去從事自己感興趣的科研工作或去旅遊放鬆。耶魯的開放、包容思想對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學生校園生活豐富多彩,力求盡善盡美。耶魯鼓勵學生學習一切陌生的東西,嘗試一切願意嘗試的事情。這不僅體現在學術爭鳴上,也體現在學生的業餘生活上。耶魯大學在詹天佑和歐陽賡到來之前,就與中國有著很深的淵源。19世紀上半期,美國公理會傳教士、後來當了美國駐華公使,回國後擔任耶魯漢學教授的美國人衛三畏就是一位耶魯人,他1833年來華,1877年返美,在中國呆了40多年,其著作《中國總論》被美國各大學採用作中國史課本,幾乎達一個世紀之久,是美國人研究中國的必備書,前後幾次再版,影響了幾代美國人的中國史觀。另外,被稱為“在中國創辦西塾之第一人”的布朗於1832年從耶魯大學畢業後,到當時屬我國廣東省的澳門,在那裡一所由英國傳教士創辦的學校——瑪禮遜學校中擔任校長。1847年,布朗返回美國時,將容閎等3名中國優秀學生帶往美國求學。1850年,容閎考取耶魯大學。1854年,耶魯大學向容閎頒發學士學位,成為在美國獲得這個學位的第一位中國人。
耶魯大學由教授治校,教授們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學校的文藝活動和體育活動非常豐富,詹天佑在山房中學開始訓練的棒球運動在這裡得到進一步的提高,他在班級和學院棒球比賽中擔任過投球手、一壘、二壘、三壘等多個角色,有時候拖著長辮的他在比賽中快速的反應常常引起觀賞者的一片驚呼,他對此並不在意,有時候還大方地揮動著手中的球棒向場外的觀眾揮手致意,由於他的大方和鎮定,使得很多同學願意邀他組隊參加比賽。
學費是由肄業局支付的,而且在容閎的建議下,肄業局還發給每人一些零花錢,這些錢比當地一些美國學生的零用錢充足,所以,他們在大學是一點也不顯得寒磣,有時候他們在用錢方面還會令美國同學羨慕。他們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有指標意義,誰都不會在公眾場合在任何一個細節上表現出與大清國聲譽不符的情況。詹天佑和歐陽賡不再住在美國家庭裡,而是住校,這是學校的規定,這就使得他有更多業餘時間與同學相處,為此,他與很多美國當地同學建立了深厚的友誼,他所在班只有他一個有長辮子的中國人,他完全沒有感到任何不適,有時候參加體育比賽,他將辮子盤在頭上,讓美國同學忍禁不俊,他從沒有把此當作岐視,而是當作人們的一種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