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險遠赴的東方。但是這大半年來,經他之手重慶鋼鐵從最初的混亂到現在的有條不紊,三十多處工地同時開工,也多虧了這老人的能力,才得以協調統籌。不僅如此,在承擔著繁重的鐵廠設計和施工監管工作之外,眼前的這個老頭每天還要為公司的設計人員上課。可以說眼前的這個老頭拿了李漢給的錢給他辦足了實事,而且比其他的工錢只多不少,遠大於軍政府給予他的回報了。
這樣盡職的人後世或許有很多職場人員能夠做到,但是現在來華淘金的人員之中,就算是德奧兩國援助他的技術人員,也多數是帶著有色眼鏡,像是再看殖民地一般的對待民國,自然不可能多費心出力,兩相一對比,高下立分。
“非常感謝總督閣下對我的信任,我很榮幸可以受到如此的禮遇,也將很榮幸的出任這一職務。”
聽到李漢的話後,尤其是聽到那個學院的名字後,李威廉眼睛閃了好一陣。盧森堡大公國在歐洲雖然富裕但並不強大,國土跟資源決定了他一旦真要開戰,甚至連民國的地方軍閥,也能再付出慘重的代價之後拿下它。也因此,這來華快一年的時間裡,已經知道了面前這個年輕人所掌握的是一個幾乎相當於大半個歐洲大小的領土的掌控者,並且是一位接受過西方教育,而且能力也頗為不凡的年輕人時,他很確定日後這個興許這個國家都將置身於他的統治之中。也是因此,他是所有盧森堡籍來華人員之中,第一個將家人接到這裡來的人員。很顯然,這個老人在賭,平民出身的他能不能在遠東一躍而起,開創一個傳奇!
李漢當然是不清楚他的想法的,不過倒是對這個盡心盡職的老人印象很好。盧森堡人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幾乎國內半數接受過教育的人都能掌握法、德、英、盧森堡語等四五種語言,因為大家交流起來也不麻煩。畢竟經過前朝洋務幾十年的培養,這個國家已經培養出了一批精通德語、法語、俄語、英語的專業人才。
“呵呵!一定!現在民**重工業的發展能夠如此的順利,真的是多虧了您和那些受你邀請而來的專家和技術人員。我想更多地時候應該是我們感謝您才是。”
現在重慶鋼鐵工業實際上,就是依靠李威廉為首的盧森堡籍技工團鋪開地,儘管他們這數百人在盧森堡國內有半數都因為一些原因找不到工作,但隨著這幾百名盧森堡籍鋼鐵冶煉專家和冶金技術人員的到來,使得民國的工業生產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雖然之前重慶鋼鐵就已經是全中國規模僅次大冶冶金的第二大工業實體,但是一直以來因為缺乏設計師導致不少工廠建築佈局存在安全隱患或設計不合理。一些新成立的廠礦企業勞動紀律鬆弛,制度不健全,勞動力管理混亂。針對這種狀況,這些從盧森堡請來的專家、技術人員提出需要立即進行制度上的整頓和改進。
而在企業管理方面,這些盧森堡專家揮的作用最為顯著。雖然李漢在西部已經開始透過聘請的歐美工管人員,開始增加軍政府下屬各實業的管理層,但一直以來中國的官辦企業都有這樣那樣的弊端,加上民國大體上還處於手工業水平,如在工廠地機械裝置、電力系統以及其它裝置地檢修和執行主要是靠老師傅的經驗和言傳身教。沒有一套統一地、科學的操作方法。所以一直以來安全事故頻繁,幾乎是軍政府下面不少工廠的通病,短時間之內不能得到改善。
而聘請到的盧森堡專家到了重慶之後,也李威廉甚至還將他之前在盧森堡的一套領導班子幾乎完整的帶了過來,不僅在計劃檢修、改革管理體制、改進裝置等方面,提出了許多合理化建議。更重要的是為企業編制了一套執行規程,要求工人按規程操作,這就從根本上提高了企業管理水平。他們在生產技術領域為中國各行各業改進工藝、提高效率、節約成本、增加產量所作出的貢獻更是舉不勝舉。專家們的作用還在於培養出大批西北的管理和技術人才。這些專家和技術人員透過講授技術課、現場指導工作、協助翻譯講解文獻資料等各種方式,向工廠主管、技術人員、工人傳授知識和經驗。
正是他們,為重慶鋼鐵帶來新生,讓它擁有了接替漢陽鐵廠,成為亞洲第一流鋼鐵托拉斯龍頭的潛力。
為什麼這個時間,李漢會出現在重慶?其實是有原因的!這還要從最近一段時間的國內大勢說起!
南北停戰之後,雙方都是打得疲憊,袁世凱到底頭上還頂著民國大總統的身份,自然不比李漢,勉強算是暫時解決了國內的矛盾之後。河南被他收入囊中,江蘇也如願被他掌握,廣東龍濟光、廣西陸榮廷雖然是個滑頭,但因為得罪了李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