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靠向中央。浙江跟福建也是,都惟恐遭到重點的點名,所以老老實實的上書表了中心。雲南蔡鍔更不用說了,他已經明確向中央通電接受袁世凱的調令往北京,有訊息稱‘龍顏大悅’的袁大總統不顧下面北洋系將領的反對,決定要在年底成立將軍府,為最高軍事顧問機關。同時,改各省都督為將軍,凡有兵權者,於其名號中冠以“武”字,給了蔡鍔這個非北洋系的南方軍人很大的榮寵,加昭威將軍銜(昭威將軍是“威”字號將軍中排第一位的,足見蔡鍔在將軍府的地位),入陸海軍大元帥統率辦事處,並表示雲南後事一切由他經手督辦,雲南都督可由他之嫡系兼任,做足了對他的信任!
雲貴再一服軟之後,算一算除了李漢這個硬骨頭一時半會啃不下來,透過這一仗,中央已經達到了讓地方明白它的實力的目的了,剩下的他就要為民國幾個月的打仗擦屁股了!連日來,有情報顯示袁大總統天天出入日俄法英美五國使館,可謂是忙碌至極。
要說這袁世凱跟李漢一樣,都是心思多疑之人。今年國民黨掀起了討袁之戰後,他隨後下令宣佈國民黨為黨逆,驅趕了一大批不服從他的國民黨人還不算,隨後伴隨著11月19日,陸建章自前段時間鬧學生停課遊行的京師大學堂內搜出了李烈鈞與國民黨議員數十封往來密電,內容不乏慫恿他們在北京策動軍變甚至暗殺袁世凱之類的醒目詞彙。這其中牽扯到幾十位已經投靠了他的前國民黨籍議員。若是平常時候,袁世凱多半會學習劉邦,來一出焚火收人心的手段。可誰知道就在這個時候,11月21日江蘇江陰兵變,馮國璋雖然調兵遣將,但也用去了一天半的時間才將江陰變兵鎮壓下去。
事後經查證明起事的領導階層都是前國民黨籍將領,其中還有幾人跟國會的幾位議員有些關係。這訊息傳到北京傳到了袁世凱的桌子上,再加上臨時憲法上同盟會的制定者們曾經規定‘大總統擁有立法權’,而當袁世凱透過某些手段搶奪來正式大總統的位子後,國會一幫議員卻接連反對他干涉、更改臨時約法,延長大總統任期的觀點,雙方鬧得很僵,不僅之前與他關係密切的一些立憲派民主人士反對,連被他重金收買的一些前國民黨籍議員也是反對。種種結合到了一起,加上自量剛剛經過一場大仗奠定了自己在國內的威嚴,又得到了李漢不干涉他對國會動刀子的暗示。終於,袁大總統決定對國會下手了!
得知國會正在加快憲法的制定,袁世凱便命國務院派出施愚等八名委員前往國會干涉,並提出了修改臨時約法的八項提議。其中最咄咄逼人的三點分別為將《臨時約法》第三十三條:“臨時大總統得制定官制官規,但須提交參議院議決”改成“大總統制定官制官規”行政制度和法規跟參議院、眾議院沒啥關係了;將《臨時約法》第三十四條:“臨時大總統得任免文武職員,但任命國務員及外交大使須得參議院同意”改成“大總統任免文武職員”人事權也和參眾兩院沒關係;將《臨時約法》第三十五條:“臨時大總統經參議院同意,得宣戰媾和及締結條約”改成“大總統宣戰媾和及締結條約”對外戰爭和外交這樣的國家大事,也全歸袁世凱管了。
國會自然不同意,逐條反駁了之後,國會那邊在受到袁世凱的一番逼迫之後,反而加快了憲法草案的審讀進度,沒幾天憲法草案便進入了第二階段。袁世凱透過各種渠道得知憲法草案和《臨時約法》無甚大的區別後,隨即便發了幾通密電聯絡各省都督,暗暗佈置了起來。
數天後,各省都督、民政長與北洋將領的電報雪花般的飄來,一個個都是支援袁世凱的“合理要求”並指責“國會**”;還有幾個袁世凱的心腹,在電報中就直接提出要撤銷憲法起草委員會、撤銷憲法、解散各政黨、解散國會,大家散夥算了。而李漢則是早在第一時間收到來自北京的風聲之後,便藉口巡查四川川南戰損地區,交代了張梅生等一番之後,留下了一封主流通電,拍拍屁股跑了!
袁世凱接到這些電文,自然是喜不自勝,以為國會就此屈服。不料此時國會議員中還有一些硬骨頭的傢伙,他們不畏外界壓力,硬是在11月25日下午透過了憲法草案的三道程式,並準備交國會公佈。由於這部憲法草案的起草主要在天壇祈年殿,因而也被稱為“天壇憲草”。這部憲法草案主要秉承了《臨時約法》的精神,共10章113條,其中主張“責任內閣制”並對大總統及其國務院的權力進行了嚴格的限制,也有人稱其政體為“超議會制”………不言而喻,議會的權力過大而總統的權力過小,怎能不起衝突。
眼看天壇憲草就要公佈,這下袁世凱再也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