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見過世面的、他們要麼“隨便”、要麼就點一兩個素菜或冷盤。如果你在這之前把功夫做到了詩外、早就摸清了客人的口味、在這個環節便可以得高分、否則、你就只能只點貴的不點對的——再錯也錯不到哪裡去、客人對於吃什麼可以不在乎、對於你一餐飯花了多少錢卻可能會偷偷地在乎、因為據此他可以得出對你的第一印象:你這人是大方還是小器以及你對他的尊重程度。
如果是一般的宴請、最好不要談業務(客人主動問起另當別論、這時說話要言簡意賅、最忌諱哇拉拉說個不停——不停下來想或不想停下來)。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專為某事求人、什麼時候談事至關重要、最好看客人的性格脾性。吃飯之前談就怕公事公辦、也會讓人覺得你這人太功利了。所以最好還是先造氣氛、等大家關係融洽了再談比較保險。活躍氣氛最好的辦法是美女座陪。美女要會來事、佐以葷段子、顧盼生輝的眼波和楊柳搖曳的肢體語言、往往能讓客人春意盎然乃至心猿意馬。最傳統的方式則是喝酒、其好處不言而喻、我在《紅袖》裡說過、如果能把酒喝到七分、正是要高不高、似醉非醉的時候、大腦意識一模糊、大家就不分彼此了、就可以相互勾肩搭背、稱兄道弟了。這時再談事、客人是難得駁你的面子的。但也有一個風險、就是有些客人會事後耍賴、說飯桌上答應的事不算、搞不好還會責怪你、說你動機不純把他搞醉了。
請客吃飯真不是三言兩語說得清楚的、但很多人的成功經驗告訴我們、深諳此道者、不想升官發財都難。
電子書 分享網站
9。中國人的面子(1)
面子一詞最基本的含義是指物體的表面、例如人們穿的衣服就分裡子和麵子、還有一種意義則是指某種東西的粉末狀、如白粉麵子、煤面子等等。從社會學層面上來說、面子的意思更是層次豐富、內涵龐雜、不僅常常指體面(主要用來形容表面的虛榮、如人們常說的愛面子、留面子、駁面子、看某人的面子等等)、也指人的尊嚴或名聲。可以說面子既是一個古老的概念、又有著鮮活的生命力。它被人們掛在嘴上、既成為很多人努力奮鬥的目標(比如說掙面子、撐面子、有面子)、又是評判他人的一個軟性指標(比如說有面子的人、被看作有能力、有話語權、能幫忙辦事的人)、還是人際交往的一種工具或手段(給面子、留點面子、看我的面子等等)、成為實際上支配著中國社會執行的“潛規則”、以至於給了面子、就是尊重了人格、掃了面子、就是侵犯了尊嚴。概括起來說、面子既是一個人的綜合實力的表現、也是一種人際交往的信用或資本。
有人說、面子觀念早已溶解於中國人的血液、成為中國人性格生存與劃分的DNA;也有人說、這是一種非理性的價值觀、也是一種略含荒誕成份的倫理情感。但不管怎麼樣、中國人向來很看重面子、很講究面子、確實是一個誰也否定不了的事實。
我們先談談作為面子的三個層次。
第一、作為榮譽與尊嚴的面子。“樹活一層皮、人活一張臉”、這是每個成年中國人都熟悉不過的一句話。面子對人來說既然如此重要、當然有必要透過各種方式替它添光加彩、而決不允許對其貶損譭譽。名聲口碑是面子、權勢地位也是面子、成功是面子、被別人肯定、褒獎也是面子。於陽先生在《江湖中國》中很通俗地講述了尊嚴和麵子的關係、他說:“潛移默化地沉積在百姓之間的禮俗制度、即所謂風俗化的儒教、是‘面子’文化誕生的制度背景。這一點、正好是‘尊嚴’演化成‘面子’的邏輯條件。講面子、就是禮教或禮俗制度的尊嚴觀。尊嚴價值一旦進入禮教、或進入禮教遺蹟的江湖、便是面子。而面子的價值、一旦走出禮教、進入現代話語、便是尊嚴”。
第二、作為規矩的面子。中國一向有廟堂、江湖之分。如果說廟堂主要指的是官府、主流社會、傳統文明、精英階層、白道、那麼江湖的概念則要寬泛和複雜一點、它既指由俠士演化而來的各種會黨、幫派、山頭、也指廟堂之外的所有階層、甚至包括以各種明裡暗裡的方式向廟堂的滲透、以及與它發生的盤根錯節、千絲萬縷的勾連的關係網。可以這樣說、社會發展到現在、廟堂與江湖已無明顯的分野、兩者的邊界已經模糊化、白道、黑道、灰道、乃至整個社會、統統予以囊括。“人在江湖、身不由已”、這句話裡的江湖、既指官場、也指商場;既指名利場、也指感情場。其外延包括了所有人賴以生存的社會環境。在這裡、面子已越來越具有交易工具的功能、那種“世事洞明、人情練達” 的人、往往就是對面子規矩心領神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