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交錢”,其矛頭都是針對農戶而言的。所謂“一手交糧”,是指的農戶必須按照規定上繳徵購糧;所謂“一手交錢”,則是指農戶要按照“三提五統”的計劃上交規定的錢款。去年前嶺鄉之所以沒能完成財政計劃,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三提五統”最終沒能收齊,而今年的財政任務增加了,萬和水和王才根更是覺得要想新的辦法才能完成任務,於是,被歸納為“兩手交”的辦法便應運而生。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所謂“兩手交”又被簡化成“一手交”,即糧交了,錢還沒到手上,就被糧管所從所應得的賣糧款中代鄉政府扣除提留款,如有剩餘,才能得到現金。
當全鄉各個村的農民挑著剛打下來的早稻到鄉糧管所交糧後,他們發現,糧管所發到他們手上的現金已經沒有多少,取而代之的是蓋有鄉政府印章的收款收據,收據上開注的專案是某某“提留款”。先交了糧的農民忿忿不平地出來,有的垂頭喪氣,有的嘴裡罵個不停,有的一臉通紅,像剛吵了架的樣子,有的臉上掛著淚痕,念念叨叨說“這可怎麼辦,這可怎麼辦?”
本來,大家還排著隊等著交糧的,一看這情形,就問怎麼回事。剛交完糧的農戶就把糧管所收糧不給現金只給收據的事說了。這樣一來,排好的隊就開始亂了。一些人擠到前面詢問糧管所收糧的人,說道,憑什麼賣了糧不給人家現錢?
糧管所的說,這是鄉政府的規定,我們按規定辦。
政界乾坤 第九章(3)
聽說是鄉政府的規定,人群更嚷開了:
這怎麼行呢?我們辛辛苦苦種了糧食,賣給你們卻不給錢,這像什麼話?
什麼規定,怎麼事先沒跟我們說?
提留歸提留,賣糧歸賣糧,這是兩碼事,為什麼要攪在一起?
嫌我們農民掙錢不辛苦是吧?賣糧得兩個錢還這樣七扣八扣,這不是不叫我們活了嗎!
農民們越來越多,把糧管所經辦人的房間擠得水洩不通。大家大聲嚷嚷,吵成一片。大熱天,人一多,房間裡的電風扇一點不起作用,滿房間都是人身上散發出來的刺鼻的汗味。經辦人火了,說:
你們擠在這裡想幹什麼嘛?想不想賣糧了,不想賣糧回家去!
一個來自三溪村的農民說,糧都挑來了,誰不想賣糧?我們就是想問問,憑什麼你們只收糧不給錢?
那你去找所長,這個不管我的事。
所長呢?
所長在所長室,你們不要都擠在這裡影響我們的夏糧徵購工作好不好?!經辦人怒氣衝衝地說。
找所長就找所長!大家一聲喊,又一齊轉身朝所長辦公室湧去。
糧管所所長徐髮根說,你們不要吵,吵也沒有用。不是我不想給你們付錢。這收糧的錢我又不能自己得,不能貪汙。是鄉里面規定要把提留款扣下,我們不過是幫鄉里完成一下任務而已。
你總不能讓我們連一點買鹽的錢都沒有吧?到年底我們該交的提留總會交,現在你這樣不是要斷我們的生計嗎?!又是那個三溪村的村民說。
我說了你們不要吵,吵是沒有用的。你們要是不罷休,有本事找鄉政府,找萬書記和王鄉長去!徐髮根把腳一頓:你們是燒香找錯了菩薩,拜佛進錯了廟門!說完,他用手撥開人群,徑自出去,把一屋子的農民撂在了裡面。
看來,找糧管所的確沒有用,要想拿到賣糧的款,還是要找鄉里。可是說到找書記和鄉長,這些農民躊躇了,畢竟在他們的心目中,書記和鄉長代表政府,就像政府的化身一樣。平日裡,他們難得見到鄉里的書記和鄉長,偶爾有一、兩次看見了,他們不是在村幹部面前做指示就是陪同更大的領導在視察。他們的眼睛很有神,很銳利,但從來不朝自己看。他們的衣著打扮越來越朝縣城裡的幹部看齊,即使到了村前田頭,也依然西服領帶,衣冠楚楚的樣子。他們很自信。在農民眼裡,他們的形象總是很高大,因為從他們嘴裡蹦出來的,除了鄉間的土話,還時不時會有電視和廣播裡才出現的一些關於“方針”和“政策”的最新名詞。因此這些農民一旦面對他們,總是會顯得很自卑的。
可是,不找他們又不行。不找書記和鄉長解決不了問題,這點糧管所所長已經跟他們講清楚了的。
現在集中在糧管所的賣糧農民大多數是前嶺鄉集鎮附近三溪、橫塘、堡山幾個村的,他們中許多人連書記和鄉長姓什麼都不知道。也有知道的,說書記姓萬,鄉長姓王,而且聽說王鄉長的脾氣比較急燥。有人就說,不管他急燥不急燥,再沒有賣了糧拿不到錢更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