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1部分

解引錢大昕說,謂據本紀,是時為司徒者乃胡廣,非劉矩也。陳蕃傳亦同此誤。

一三一一頁二行汝墳之卒章按:“墳”原鬥“濆”,徑據汲本、殿本改正。

一三一三頁六行大司農陳奇按:汲本“奇”作“狶”,殿本作“豨”。

一三一三頁一一行妻子物餘集解引惠棟說,謂蔣杲雲“物餘”當作“餘物”。今按:東觀記作“餘物”,御覽四一二引東觀記同。然御覽八四七引範書亦作“物餘”。

一三一三頁一一行幹暴賢者按:校補引錢大昭說,謂閩本“暴”作“冒”。

一三一四頁五行抗疾京師按:刊誤謂“抗”無義,當是“被”字。

一三一四頁六行告其故吏朱只按:“只”疑當作“祗”。朱名本傳凡三見,汲本前一左從禾,後二左從衣,殿本前一後一左均從示,中一從禾,其右從氐則同。

一三一六頁八行故以其旗識之按:汲本“旗”作“旌”。

一三一六頁一一行士*(三)**'二'*日而殯據汲本、殿本改。

一三一六頁一三行天子*(七)**'五'*重據集解引沉欽韓說改,與禮喪服大記鄭注合。

一三一七頁五行以人魚為膏燭按:刊誤謂案文“膏”當在“為”字上。

一三一七頁八行堯葬邛之山按:“邛”原鬥“潱А保�陡惱��

一三一八頁九行文楚薄終喪朽惟速周能感親嗇神養福按:王先謙謂“周能”二句當在“文楚”二句上,前諸傳贊皆順□,末四句亦別無用意之處,不應倒置也。 後一頁

後漢書卷四十上 班彪列傳 第三十上

*自東都主人以下分為下卷*

班彪字叔皮,扶風安陵人也。祖況,成帝時為越騎校尉。父稚,哀帝時為廣平太守。'一'

注'一'廣平,郡,今洺州永*(平)**'年'*縣也,隋室諱廣改焉。

彪性沉重好古。年二十餘,更始敗,三輔大亂。時隗囂擁觽天水,彪乃避難從之。囂問彪曰:“往者周亡,戰國並爭,天下分裂,數世然後定。意者從橫之事復起於今乎?將承運迭興,在於一人也?願生試論之。”對曰:“周之廢興,與漢殊異。昔周爵五等,諸侯從政,本根既微,枝葉強大,故其末流有從橫之事,埶數然也。漢承秦制,改立郡縣,主有專己之威,臣無百年之柄。至於成帝,假借外家,'一'哀、平短祚,國嗣三絕,'二'故王氏□朝,因竊號位。危自上起,傷不及下,'三'是以即真之後,天下莫不引領而嘆。十餘年閒,中外搔擾,遠近俱發,假號雲合,鹹稱劉氏,不謀同辭。'四'方今雄桀帶州域者,皆無七國世業之資,而百姓謳吟,思仰漢德,已可知矣。”囂曰:“生言周、漢之埶可也;至於但見愚人習識劉氏姓號之故,而謂漢家復興,簄矣。昔秦失其鹿,劉季逐而羈之,時人復知漢乎?”

'五'

注'一'外家謂王鳳、王商等,並輔政領尚書事也。

注'二'哀帝在位六年,平帝在位五年,故曰短祚。成、哀、平俱無子,是三絕也。

注'三'成帝威權借於外家,是危自上起也。漢德無害於百姓,是傷不及下也。

注'四'謂王郎、盧芳等並詐稱劉氏也。

注'五'太公六韜曰:“取天下如逐鹿,鹿得,天下共分其肉也。”

彪既疾囂言,又傷時方艱,乃著王命論,以為漢德承堯,有靈命之符,王者興祚,非詐力所致,欲以感之,而囂終不寤,遂避河西。河西大將軍竇融以為從事,深敬待之,接以師友之道。彪乃為融畫策事漢,總西河以拒隗囂。

及融徵還京師,光武問曰:“所上章奏,誰與參之?”融對曰:“皆從事班彪所為。”帝雅聞彪才,因召入見,舉司隸茂才,拜徐令,以病免。'一'後數應三公之命,輒去。

注'一'司隸舉為茂才也。徐,縣,屬臨淮郡。

彪既才高而好述作,遂專心史籍之閒。武帝時,司馬遷著史記,自太初以後,闕而不錄,'一'後好事者頗或綴集時事,然多鄙俗,不足以踵繼其書。'二'彪乃繼採前史遺事,傍貫異聞,作後傳數十篇,因斟酌前史而譏正得失。其略論曰:

注'一'太初,武帝年號。

注'二'好事者謂楊雄、劉歆、陽城衡、褚少孫、史孝山之徒也。

唐虞三代,詩書所及,世有史官,以司典籍,'一'暨於諸侯,國自有史,'二'

故孟子曰“楚之檮杌,晉之乘,魯之春秋,其事一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