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8部分

在純粹的印刷技術方面,雙色套印技術對於寶文堂來說,都不算什麼有難度的東西了。而雙色套印技術,也早就在新型的印刷機制成之後,被廣泛地使用。用金屬蝕刻版畫製作的插圖,現在也越來越常見於各種圖書。雖然從製作方面來說,金屬蝕刻畫的製版還是比較麻煩,但成本還是降低到了許可範圍內,讓這種東西用於一般的圖書出版,也有利可圖了。但是,現在他們要挑戰的卻是另一項技術:怎麼把照片印出來。

葉韜已經將照相技術直接發展到了使用相紙的階段,但在這種時候,相紙反而沒有那些銀板、錫板照相技術好用了。好在,現在非常熟悉照相技術的方方面面的工坊的諸多資深成員,已經非常清楚照相技術的形成機理了,那些工匠們將玻璃底片上的內容,除了在相紙上呈現之外,還另外沖洗了一份,將照片直接沖洗在了錫板上。然後,錫板表面呈現的影像,就成為了最好的製作蝕刻印刷板的東西。經過反覆嘗試,終於在幾百次的嘗試之後,工坊研究出一種配方,可以在對錫板進行蝕刻的時候,對影像造成的損害最小。這樣一來,雖然工序非常反覆,

本非常高昂,而且,再怎麼折騰,也不可能消除照片失,但是,將原本六寸見方的底片印成到八分之一開本大小,已經是一點問題都沒有了。只是,這種方法實在是有些笨。

在解決了這項劃時代的技術之後,葉韜終於正式開始製造這本刊物了。葉韜宣稱這是一本雜誌,從這個月開始會嘗試製作三期試刊,以後則將每個月出版一本。刊物的名字叫做《國家地理》。試刊第一期的封面,是一張很有代表性的照片:在運河邊上,幾艘大小不等的船靠在一起,船上的人們在愉快地聊天,進行著基本的交易,而在他們身後則是溯風城的城樓。第一期的主打稿件,就是談瑋明親自撰寫的,長達四十頁的“運河為什麼?”這篇稿件以運河帶來的各種變化為主要內容,雖然敘述了那些生活的改善,卻也沒有迴避那些風俗的遷移變化,那些原本平靜的鄉村變成繁茂而備受打擾的地方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不便,更沒有迴避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富足,一些人性的黑暗面被喚醒的事情。哪怕放到後世,這片文章的紮實程度和力度,也足夠人們回味很久了,更不用說現在。文章裡配的那些圖片,那些言簡意賅,卻直指問題核心的圖片說明,以及用四色套印技術製作的插圖和地圖。

這本總計有九十六頁的刊物,其他稿件的質量也相當不差,比如“雪狼湖之夏”描述的夏天的雪狼湖,眾多生物種群的生活,那些照片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張野牛產子的照片,左啼先著地的小野牛,後半個身子還在母親身體裡,這張照片,可是某個瘋狂的攝影師和野牛群廝混了一整個夏天的結果。再比如那些一篇篇篇幅比較短的文章,有關於東平好幾個不同地方的各種情況的,有的說地理,有的說人文,不一而足。雜誌採用的是四色套印來印刷大部分插圖、圖表,整個雜誌的排版並不太密集,很多頁碼邊上都留出了足夠大約四分之一的寬度,那裡是各種附註材料的地方,這些附註大部分是編者加註的,而隨著這些附註,實際上葉韜也在培養一個職業的編輯團隊,一個能夠為讀者提供更多內容的專業編輯團隊。這些紅字印刷,一點都不囉嗦的附註,同樣引人入勝。

作為《國家地理》,附上地圖那是肯定的。這一期裡附帶的就是一副運河總督府所轄制的領土的地圖,雖然只是簡略表示了地形,但這個比例尺準確的地圖相比於東平以外任何一個國家的將領們手裡的軍用地圖,都要準確詳細。地圖上可是精確到了縣一級的單位呢。情報局的審查官員將事情彙報了上去,結果聶銳嘀咕了一句:“倒是很準確,不過,別人也用不上啊,到要看看誰有本事打得到運河地區。”輕輕鬆鬆就給這張地圖放行了。這張地圖對於那些旅人和商團來說,非常方便,上邊標註了運河區的所有的碼頭,集市和貨棧,更是標註了一些有名的旅社。而這張地圖,更是讓杜風池投下了十萬兩白銀的廣告費,列出了運河地區所有的如家連鎖酒店的所在,每個地點,還專門是用明黃色和紅色的標記印製。說起廣告,這第一期的試刊居然就已經有了包括封底在內,一共十二個頁碼,都是那些和行旅扯得上關係的東西,比如天梭鐘錶行的帶有溫度測量功能的懷錶;七海商社旗下一個商號經營的皮質和厚帆布材質的旅行箱包;博世工具行的野外工具;正在改組中,將改名為“理光行”的葉氏工坊光學器材部門退出的小型雙筒望遠鏡;聯邦快遞的客運服務以及內府在靠近春南的一個風景秀麗的山上修建的豪華度假山莊……這種廣告配比組合,堪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