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首一隻大烏龜,旁邊還寫著此武信侯公孫起也!的字樣。
當時,看到這幅圖畫的秦將們一個個氣得滿臉漲紅、火冒三丈,就連秦少君亦有些生氣,在心中暗自嘀咕:可惡的傢伙,你是把我也罵進去了麼?
唯獨武信侯公孫起鎮定自若、笑容可掬,對左右護衛笑道:“魏公子潤親筆所繪之圖,縱觀我大秦,唯某獨一份也!”
隨即,他命人賞了那幾名綸氏部落的戰士每人一小口袋米,並讓他們回魏營傳話:多謝魏公子賜畫!某亦回贈一些公子所缺之物。
那幾名綸氏部落的戰士不知其中用意,遂帶著幾個小口袋的米返回魏營,將經過一五一十地告訴趙弘潤。
待聽罷綸氏部落戰士的講述後,趙弘潤亦氣地心中發堵,因為武信侯公孫起分明就是在拿糧食反譏他,譏諷他魏軍缺糧的事實。
魏軍缺糧麼?
缺!
非常缺!
其餘幾個戰場暫且不說,且說趙弘潤這邊,他麾下的軍隊,有七成士卒靠每日殺羊充飢,堪稱奢侈之極。
可這奢侈背後呢?損失是何等的慘重。
別看魏軍搶掠了包括烏須部落、羯部落、羚部落在內的三川境內所有不願臣服於魏國的部落的羊群,收颳了幾十萬頭羊,但對於趙弘潤麾下二十幾萬軍隊而言,這幾十萬頭羊就算全部宰殺,又能支撐幾日?
十日,不能再多了。
而在此之後,二十幾萬魏軍就要陷入缺糧的窘迫境地。
“給我增派打造投石車的人數!”
在聽罷了武信侯公孫起的回覆後,趙弘潤在沉寂了片刻後,似咬牙切齒般下令道。
其實在返回函谷山前的時候,他就已經下令麾下士卒打造投石車,畢竟武信侯公孫起想要採取拖延戰術的猜測,他早在雒城時就已有所猜測。
當時,趙弘潤就預感此番他們魏軍攻打函谷會是一場曠日鏖戰,因此,他命人送信回國,讓冶造總署派人押運石油桶彈前來三川。
不可否認,由於種種原因,趙弘潤儘量避免再使用石油用單這種戰略級別的殺傷武器,但眼下魏國頭難當頭,他就顧不得許多了。
什麼汙染、什麼洩密,統統靠邊站!
若國家都覆滅了,函谷這邊汙染不汙染,還有什麼關係?石油的秘密洩露不洩露,又有什麼關係?
十月十二日,第一批糧食運到了三川前線魏營。
這批糧食,可不是魏國朝廷出的,而是趙弘潤招募的王用商人文少伯從國內以及衛國收購的糧食,畢竟朝廷戶部承擔河內戰場與宋郡戰場這兩線的糧草輸運已經是力有不迭,因此,趙弘潤才會想盡辦法自己解決糧草事宜。
甚至於,為了緩解米糧的壓力,不惜讓麾下軍隊計程車卒用羊肉充飢。
此番,文少伯並沒有親自前來,他只是讓心腹家衛,催促著民夫將糧食運到了雒城,交割給了他的義兄弟,即趙弘潤的幕僚介子鴟,而介子鴟在得到這批糧食後,承擔著送糧至函谷、盧氏、橫澗,以及河東的汾陰等幾個區域性戰場的魏軍手中,用微薄的糧食儲量,維繫著整個魏西戰場上多個區域性戰場的糧草供應,每次押送,不多一分、不少一分,算得清清楚楚、仔仔細細,如履薄冰般讓魏西戰場上諸路魏軍都不至於陷入缺糧的困境。
縱使是趙弘潤都佩服不已。
另外,與糧草一起送到的,還有文少伯的親筆書信。
文少伯在信中告訴趙弘潤,魏國本土與衛國的糧食已出現了緊缺,因此,他正準備遠赴齊魯之地,找齊國收購糧食。
這是趙弘潤的主意。
畢竟齊國雖然仍在內亂,趙弘潤的兄長趙弘昭(姬昭)輔佐公子白,暫時還未徹底擊敗後者的幾位兄長,但總得來說,由於田耽、田諱、田驁、田武等齊國名將皆遵從齊王呂僖的遺命,選擇支援姬昭與公子白,使得姬昭目前已在齊國的內亂中取得了優勢,只不過離平定內亂尚有一段距離。
而在這種情況下,姬昭雖然沒辦法出兵幫助母國,但卻可以在糧食上提供一些幫助。
問題就在於梁魯渠。
事實上,魏國與魯國合力建造的梁魯渠,其實已建成了九成,目前最大的阻遏,來自宋地正統叛軍首領宋雲的勢力這是一支既不服從魏國、又與降魏宋將南宮為敵的宋地本土叛軍。
為了這條河渠,魯國計程車兵去年就與宋雲的叛亂軍發生了幾次衝突,但很遺憾,魯國的工匠名揚天下,而魯國的軍隊嘛,在暫時失去齊國錢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