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人這麼一說笑,雙方的距離因為鍾進衛離開京師兩個來月的那點點陌生之感就隨之消盡了。
正當崇禎皇帝想問問鍾進衛,在路上還有何見聞之時,溫體仁到了。
他見殿內就只有他們四個人,殿中還掛著一副世界地圖,便知道皇上傳他過來,可能是涉及到大明最大的秘密,有關中興侯來歷的事情。
崇禎皇帝讓王承恩在世界地圖邊,把鍾進衛剛才說的解決宗室之法前前後後都說一遍。也好讓鍾進衛休息一下,必要時候查漏補缺即可。
王承恩也是個牛人,他把之前鍾進衛說的話,以及崇禎皇帝的一些擔心都詳細地給溫體仁複述了一遍,絲毫沒有什麼遺漏的要點。
溫體仁聽得是大為吃驚,這種解決宗室的方法正是前所未有,聞所未聞之事。
他是一個老持成重之人,並沒有在王承恩說話之時,驚詫地打斷他的話。而且在王承恩說完之後,也沒有馬上說話,只是看著世界地圖沉思著。
崇禎皇帝和鍾進衛都知道他在思考著這個封建海外的主意,因此並沒有打擾他,讓他可以有考慮清楚的時間。
鍾進衛的這個把宗室封建海外的主意,對於溫體仁,或者是文官集團來說,也是巴不得的事情。
此舉不但能減輕朝廷對於宗室的負擔,而且朝廷又能從宗室手中接過大量的利益,還能減輕朝廷賑災的難度,擴大大明的疆域。這些就足以讓溫體仁下定決心來推行這個事情了。至於宗室到了海外,是不是確實能過得如意,就不是他關心的事情了。
想到這裡,溫體仁先看了下鍾進衛,然後抬頭對崇禎皇帝道:“臣以為此法絕妙,但要推行此事,難度也非常大,除了陛下所擔憂宗室之事外,還有實際的困難存在。”
崇禎皇帝一聽,連忙問道:“溫卿,是何困難?”
第四百零二章 做起來難
溫體仁的年齡比崇禎皇帝和鍾進衛大幾輪,閱歷比他們豐富得多,因此他想得更多一點。
“陛下,事先派人前往查探北美洲的情況,臣認為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派出去的人怎麼走?能否到達?到了之後是個什麼情況?會否留在那裡不回來了呢?等等這些事情,必須詳細加以考慮。而後才能正式封建海外,才是穩重之舉,千萬不宜操之過急。”
溫體仁看著崇禎皇帝,一連多個問題連續問出,讓幾個聽眾都露出了凝重的神情。
鍾進衛覺得自己還是想得簡單了,把藩王宗室封建海外的事情要運作成功,可能需要好多年的努力,才能有個成效。
溫體仁見崇禎皇帝聽了自己的話後,露出思索的神情,就一一加以解釋道:“陛下,看這世界地圖,前往北美洲的路,可以有兩條。一是直接從大明沿海坐船出發,沿海岸線上行,而後到達兩塊大陸最狹窄之處越過大洋,抵達了彼端就算是成功了。第二條路則是從陸路經遼東到達極東之地,而後再擇一港口坐船前往大洋彼岸。”
溫體仁說到這裡,怕崇禎皇帝沒出過京師,不知道這兩條路的優劣,就繼續講解道:“陛下,船行大洋之上,靠得是風力和洋流方向。順則一日千里,逆則寸步難行。而且遇有狂風暴雨,船亦有傾覆之險。因此,相對來說,陸路能走,則可減少很多危險。但目前遼東尚在建虜之手,走卻走不得,還需剿滅建虜之後才行。”
崇禎皇帝確實不知道這些,聽到大洋上如此危險,不由皺緊了眉頭。按照溫首輔所說的話,目前想派人前往北美洲,還只能冒著風險走海路了。
溫體仁注意到了崇禎皇帝的表情,怕說得嚴重了,崇禎皇帝打退堂鼓。
這不是他的本意,把所有宗室封建海外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這事怎麼能不做!
他之所以這麼說只是為了讓崇禎皇帝和中興侯這兩個年輕人能知道此事的不易,一切以穩為主,一步一步的推行下去。
因此,溫體仁又換了個輕鬆的語氣奏道:“陛下,眼下雖還有禁海令,但在大海討生活的人卻還有不少。他們熟悉大洋,雖可能是條從未走過的海路,只要小心,應該也沒問題。另則,我大明在永樂年間,三保太監下西洋,也曾遠洋過極西之地,比起前往北美洲,只遠不近。”
崇禎皇帝自然是知道鄭和下西洋的事情,有了這麼一個先例在,不由得心中一鬆,緊皺的眉頭也緩緩舒解了開來。
鍾進衛卻從溫體仁的話中聽出了他的態度,心中一喜,知道大明首輔是支援這麼做的。現在他說具體的困難,也沒什麼了不得的,反正有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