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皇帝沒有直接回答,因為現場有專業人士。他衝戶部尚書點點頭,就有畢自嚴向鍾進衛介紹道:“下官接旨之後,就調配各地糧草,目前已經調撥出了一些,準備發往遼東。不過數目不多,可能只能堅持遼東軍民、包括原有遼東人口的兩個月之用。”
“怎麼才兩個月?”鍾進衛一聽,眉頭就皺了起來。
畢自嚴就知道鍾進衛會有如此一說,他馬上解釋道:“興國公的遼東一戰迅速,各地基本未遭到破壞,這個是好事。但同時也帶來了另外一個問題,遼東的人口並未因為此次戰事而減少多少。。。”
鍾進衛聽到這裡,就猜出他想說什麼了。因為建虜本身就缺糧,又因為堅壁清野之策,糧食儲備就更少了。加上今年因為戰事沒有收成,雖說是得到了人口紅利,但同時也給大明增加了巨大的糧食負擔。
原本由皇太極頭疼的事情,現在轉移到朝廷身上了。隨著大明在遼東控制的疆域不斷擴大,這種壓力會越來越大。
果然,畢自嚴接下來的話,就是鍾進衛所想的理由。崇禎皇帝在這個時候插話補充道:“朕也已下旨讓鎮北伯暫緩往北擴張,至於科爾伯那邊,因為要先築城,本身不會先擴張,但也同樣需要消耗大量糧食。”
一切事情的關鍵,就是糧食。鍾進衛想了一會,就又問道:“後續還能調撥一部分出來麼?”
“只能是儘量調撥,從各處地方挪用一部分。如果下半年各地收成好的話,或者能解決今年的糧食問題。”畢自嚴想了一下,才回答鍾進衛道。
鍾進衛一聽,不由得苦笑,怎麼可能收成好!這可是在小冰河時期,去年末的時候還沒怎麼下雪,現在北方各地的乾旱比起前幾年,更是嚴重。
溫體仁剛才一直沒有說話,只是在一邊旁聽而已。到了此時,他才補充道:“興國公,從各地的糧食開中法傳來的訊息看,情況不容樂觀。原本定的鹽糧兌換價格,已經很難再吸引糧商了。朝廷在你出征遼東之時,已經調整過一次鹽糧的兌換價格,但效果並不明顯。”
崇禎皇帝也是聽得點點頭,跟著補充道:“早上朕和溫卿商議,也會讓遼東實行糧食開中法,不管多少,都能增加一點糧食補給,但不能寄太大希望。”
在不久之後的遼東,還會增加大量人口,就是北方各省淘汰下來的將士和各處衛所的軍戶。一則是充實遼東漢民,二則減輕北方各省的糧食壓力。畢竟這幾個省份全都受災嚴重,能安置到遼東去是最好的,因為至少那邊有大量土地可以分配種植。
事情說著說著,崇禎皇帝的眉頭也皺得更緊了,他對鍾進衛道:“鍾師傅,前幾日已經議過,現在是解決北方軍隊問題的最好時機,因此各項事情又不能暫緩。還有修建各處大型補給點,也緩不得。而這一切,都需要糧食。”
說到這裡,他又帶了一絲希望,看著鍾進衛問道:“鍾師傅,你可有收穫?”
原定的任務之一,就是讓鍾進衛去視察新的農作物,因為這個內容,他最為熟悉。
鍾進衛看殿內三人都露出極為關注的神態,不由得微微苦笑道:“是有收穫,但對於目前的情況幫助較小,大面積的收穫可能還需要幾年的時間,才會有可能。”
說到這裡,鍾進衛就拿出自己在昨晚總結的一份奏章,讓內侍轉呈給崇禎皇帝。
崇禎皇帝聽了鍾進衛的話,已露出失望之色。以後怎麼樣可以先不管,朝廷最需要的是先渡過眼前這幾年。
他快速看完之後,讓內侍轉給其他兩個臣子,自己則對鍾進衛道:“鍾師傅的幾條建議很好,朕會馬上安排人去做,但這些都不是短期能起到作用的。”
溫體仁在看完之後,也跟著說道:“是啊,農耕技術的推廣,水利設施的修建,都需要時間,才能顯出效果。”
畢自嚴在溫體仁說完之後,還雪上加霜地提醒殿內的人道:“這水利設施的修建,還得需要大量錢糧,這也是個問題。”
崇禎皇帝有點頭疼,他無奈地道:“要是過了這幾年,新型農作物有了大面積的收穫,各處補給點修建完了,藩王開始封建北美,能減輕一些國內的壓力,水利設施,農耕技術也都能有個結果,朕相信到時候糧食問題會大大緩解,現在難就難在當下了!”
一切矛盾都集中在了眼下的糧食問題,殿內幾人在崇禎皇帝說完之後,都沒有說話,文華殿一下安靜了下來。
第七百九十六章 南行定局
過了一會,還是鍾進衛先開口了,他向崇禎皇帝奏道:“陛下,如今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