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蓋過淳安的老縣城——賀城,逼近遂安的獅城。這位最基層的移民幹部,心急火燎。賀城中居民和農民經常問當時的小杜:“我們移到哪兒去?”血氣方剛的小杜就衝著他們說:“新縣城城址還不知在哪個山頭上,你們移到何處只有天曉得。”小杜顯然說的是氣話,對家鄉的父老鄉親,他也是很有情感的。新安江水力發電工程局要求1958年前完成縣城遷移,從現在算起,也只有20個月了。根據解放初我國興建的第一座中型河北省懷來縣官廳水庫的經驗,那裡僅建造和遷移縣委、縣政府等行政機關就花了五年零八個月;而淳安至今一磚一瓦尚未準備,是不是因為淳安遷移任務輕了呢?不是的,淳安不但所有的機關、街道、商店都要全部遷盡,而且必須在100米高程的山頂上興建。條件與官廳相比,那是困難多了。杜德瑤抱著對父老鄉親,對政府的極大熱情,給浙江省吳憲副省長寫了一封長信。*浙江省委辦公廳1957年4月5日,向省委常委、秘書長、主任、一辦、三辦和建德地委、淳安縣委全文轉發了杜德瑤的這封信。信中說:

建造淳安縣縣城沒有被領導所重視,當前的情況是省領導依賴建德地委,認為這是地委分內的事,而不加以過問。而地委呢?光指責縣委為什麼不找一個好的地方,已有三次通知要重找地點。我們淳安縣向省人委、城市建設局打了報告並派專人到省局請示。他們卻說,省人委沒批准,我們不能過問。與此直接相關聯的是要完成1958年9萬至10萬新安江水庫移民任務,到現在為止,沒有收到省和專署移民委員會有關做好水庫移民工作的指示,連大體的初步方案都沒有。

這位剛30歲出頭的青年人,血氣方剛,他在信中尖銳批評了領導:

產生和存在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麼?我認為首先是省委或負責新安江建設的某些省委領導同志對移民工作的艱鉅性認識不足,認為大批的水庫移民,隨著農業高階社運動的發展,可以一切都解決,而放鬆對這一工作的領導,抓得不具體,不得力。二十多萬人的移民,五個大鎮的搬遷,至今幾年了,省裡還沒成立領導機構,沒有確定專人來負責這項工作。在召開的全省移民工作會議上,省裡沒有一位領導到會。

杜德瑤的這封信真正反映了當時的情況,他直衝浙江省委、省人委領導思想要害的這封信,語驚四座。1957年8月8日,浙江省人委第十四次省長辦公會議,決定並於8月30日正式成立“浙江省新安江移民委員會”,主任由省長沙文漢親自擔任。但是1957年下半年開始,正是全國反右擴大化時期,沙文漢剛想為新安江水庫移民幹事的時候,一頂右派分子的大帽子把這位鐵漢壓垮了。移民工作就由分管的楊思一副省長掛帥了。但移民辦設在林業廳,體制上嚴重不順,導致移民工作處處被動。

6.八個月建起一個縣城(3)

時任淳安縣縣長的張玉青在一篇回憶文章中,對淳安縣城選址曾留下這樣一段敘述:

1959年,新安江水庫的水肯定淹沒賀城,淳安縣委、縣政府遷移他地,近萬人的賀城百姓總得有個安居的地方。我們商議後,就揹著省、地自己選址了。當時採取了三條措施:首先,查閱了淳安縣有關史志資料,全面瞭解了淳安的歷史沿革,鄉鎮建置,風土人情,以及人們生產生活習慣。其二,分析研究了軍用地圖所提供的地形、地貌、山川、道路、鄉村等特別是水位淹沒縣所處高程位置等詳細資料。切實掌握了有關資料,再是慎重選點。開始選……縣人委一班人一致意見將縣城設在排嶺。縣委也贊同了縣人委的方案。1957年8月,縣委就決定成立淳安縣新城鎮建設委員會,並於同月在泗渡洲村祠堂裡掛牌辦公。

建德地委和專署都認為,淳安、遂安兩縣大量的受淹人口外遷後,後靠移民和原淳、遂二縣的人口一共不足30萬,兩縣的建制以合併為宜。1957年9月,浙江省新安江移民委員會成立後,向浙江省委、省人委呈報的第一個報告便是《關於淳安、遂安兩縣建制及復建新城問題的報告》。當月,浙江省人民委員會以浙辦字第〔2352〕號檔案下文批准:淳安縣城遷至排嶺復建。遂安縣城遷至汾口揚旗坦復建。

1957年9月,淳安縣新城鎮建設辦公室就制定出了淳安新城——排嶺的建設方案,淳安新城鎮核定人員縮減。房屋建設面積縮減,新城的建設工作,必須在1958年底以前完成。1959年3月底以前全部遷移完畢。1958年1月20日,浙江省城鄉建設局給浙江省人民委員會的報告中,提出了淳安新城排嶺的總體規劃,時隔四天,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