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小和太不重要。它們有些僅只在史料上出現一次或數次,便如石沉大海。所以事實上,只有下列十一個封國和一個王國,在春秋時代扮演重要角色:

一 晉國 首府鄂邑(山西鄉寧),稍後遷至絳城(山西翼城)

二 齊國 首府臨淄(山東淄博東臨淄鎮)

三 秦國 首府平陽(陝西寶雞東),稍後遷至雍邑(陝西鳳翔)

四 鄭國 首府新鄭(河南新鄭)

五 宋國 首府商丘(河南商丘)

六 魯國 首府曲阜(山東曲阜)

七 衛國 首府帝丘(河南濮陽)

八 陳國 首府宛丘(河南淮陽)

九 蔡國 首府上蔡(河南上蔡)

十 曹國 首府陶丘(山東定陶)

十一 許國 首府許丘(河南許昌)

十二 楚王國 首都枝江(湖北秭歸),稍後遷至郢都(湖北江陵)

從前的封國,只不過僅有一個城市或一個村落。本世紀(前七)開始後,疆域膨脹,所擁有的城市和村落漸多,各封國才有首府的建立,逐步向獨立王國邁進。

封國間的互相併吞,和封國國內因之引起的緊張情勢,使本世紀(前七)就發生了四十餘件逐君殺君的事件。我們不能一一敘述,只把它列為下表,代替說明。

表中所稱“公子”,是指封國國君的兒子,所稱“王子”,是指王國國王的兒子。不過並不一定是指現任國君國王的兒子,他可能是前任國君國王的兒子或幾代之前某一位國君國王的後裔;所謂“公子”“王子”,只是表示他的貴族身份。

現在,我們可以看出封國統治者的恐慌之情,他們不但面臨隨時被鄰國併吞的威脅,也面臨隨時被國內反抗力量趕走和殺掉的威脅。國王和中央政府既無力維持舊有的秩序,它的那些禮教因之也不能發生約束的作用。現實的現象是,無論國際社會或國內社會,力量決定一切。

封國統治者都渴望有一位主持正義的英雄人物出現。他們所謂的正義,當然是指保護現存的封國不再被併吞和保護他們自己不再被逐被殺。於是一些野心勃勃的國君開始往這個目標奮鬥,而且脫穎而出。他們並不希望建立自己的王朝,也不希望統一中國,只是希望建立霸權,成為一個霸主,諸封國以他的馬首是瞻,就大大的心滿意足了。在這種霸權政治形態之下,霸主代替周王朝國王和中央政府的地位。封國本應朝見國王的,現在改為朝見霸主。本應向國王進貢的,現在改為向霸主進貢。糾紛爭執本應請國王審理的,現在改請霸主審理。受侵略時本應向國王控訴求救的,現在改向霸主控訴求救。霸主唯一的依靠是武力而不是法理,所以職位不能世襲、武力衰弱時,霸權轉移,霸主資格即行消失。

二 五霸

春秋時代,先後興起五個霸權,史學家稱為“春秋五霸”,即齊國、晉國、秦國、楚王國、吳王國。前四國在本世紀(前七)出現,後一國在下世紀(前六)出現。我們歸納為下列一表。

每一個霸權都曾煊赫一時,但沒有一個霸權能伸展到全中國——猶如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沒有一個霸權能伸展到全世界一樣。他們只能在它自己的周圍建立勢力,齊國霸許可權於東方,晉國霸許可權於北方,秦國霸許可權於西方,楚王國和吳王國霸許可權於南方。當齊國稱霸時,秦國不受影響。楚王國稱霸時,齊國也不受影響。齊秦兩國是短期霸權,霸主身死,霸權即歸消失,吳王國也不過父子兩世,倏興倏滅。只有晉楚二國是長期霸權,斷續綿延一百餘年,鬥爭十分激烈。霸權決定於武力,武力顯示於戰爭。一場大戰下來,晉國勝則晉國霸。又一場大戰下來,楚王國勝則楚王國霸,所以春秋時代也是國際爭霸時代。

五霸的第一霸齊國,他的國君姜小白是一位充滿傳奇故事的人物。

姜小白上一任的國君是他的哥哥姜諸兒,姜諸兒冥頑不靈而又一意孤行,他最荒唐的一件事是跟妹妹文姜通姦。文姜嫁給魯國國君姬允,紀元前六九四年,姬允夫婦到齊國訪問,一對狗男女重溫舊夢。姬允發現了醜聞,大怒之下,立即辭行回國。兄妹當然想到回國後會發生什麼事,於是命大力士彭生在扶姬允上車時把他扼死。魯國明知道內情,因軍事力量太弱,無可奈何。只好單單指控彭生,要求懲兇。姜諸兒就把彭生殺掉,一則推卸責任,一則滅口。但人們已經嗅到一種不祥的氣味,諸公子紛紛逃亡。其中一位是姜諸兒的弟弟姜糾跟他的智囊管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