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4部分

一句話概括就是,這天下貪官汙吏的問題,如何解決,請諸位學子以此為題作一篇3000字的論文,題材有限,不得詩歌,朕要親自看!

夏首輔宣完旨,此刻便已經可以開始答題。

試卷尺寸約長250厘米、寬44厘米。對於兩三千字來說略大,這是因為書法也佔了很大的評分比重。

另發放草本一幀,尺寸略小,縱橫與正卷相同,有橫格二十四字,供應試者起草之用,因為試卷不允許有任何的塗改。試卷、草卷,均由禮部備辦,於入場點名的時候就已經頒發給全體貢士。

林甫不緊不慢地研完了墨,先在試卷上寫下了自己家族三代的個人資訊,這也是他稱殿試為求職的原因。卷首須詳細寫上個人資訊,上溯要寫到爺爺那一輩。

寫完了這些之後林甫開啟卷宗開始看題,這卷宗之內有關吏治的題目和聖旨當中略有不同,卻是用語更加嚴謹,問題也更加分明瞭一些。

這本也沒什麼,只是。。。。。只是自己的卷宗上為什麼會有兩道題啊。。。。

林甫對科舉也算是很瞭解,這殿前策問從來也沒有過兩題的先例啊。。。

看完了題,還是覺得怪怪的,由於坐在第一排,只能偷偷左右瞄一下身旁的兩位。只見袁瑋正在慢悠悠地研墨,還在沉思著,左邊的孫天文倒是已經動筆在草稿本上寫著些什麼了。

左右的人好似都沒有什麼異常,思索的在思索,答題的在答題,好像都覺得這是理所當然,並沒有什麼異常的反應。

仔細再看看卷面,除了有關吏治的一題,還有有關春闈案的一題。

林甫皺起眉頭,真要算起來的話,似乎春闈案也能夠算在吏治範圍裡面,那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是先在大方向上分析,再就事論事詳細作答嗎?好像是說得通。

可這若是算作一問的話是不是也太長了一點,各種小問太多了一些。。。。。。

要按照發下的答題紙的規格,一一作答這些小問的話,好像不太夠。

答題紙又非是空白的宣紙,上面都是有格子的,每一個字寫多大都有詳細的標準,字數是限的死死的,只可少不可多,想答完怎麼看這卷面都有些緊張。

況且仔細分析這兩道問題,總覺得不對勁。

春闈案這題小問問了科舉的利弊,如何杜絕官員舞弊,今次涉案學子如何處理,大招寒門去向如何安排,以及如何保障寒門官員們在朝堂上的正當權益,發揮他們的特長和作用。

雖說基本上也是吏治的問題,但總和適才問的主題,貪官汙吏稍稍有些偏差,不該算作是一個問題。

只是這眾所周知,不光是這一世,就是兩輩子也沒有聽說過殿前策問問兩題的事情。若是宣紙夠大,以林甫的才學乾脆就當作兩題作答,寫兩篇也不是什麼難事,乾脆就分開作答,一人答兩卷也就算是解決問題了。

可偏偏不夠用,不可能每道題都一板一眼地答清楚,只能拆開了揉碎了分佈到整篇文章當中,才能算是勉強答完。

殿試的試卷是朝廷機密,沒有人知道別人以前是怎麼答的,這要是別的學子就算有些勉強,也就強行作答了。

但林甫偏偏看過有關科舉的一些科普讀物,此間殿試題目和明朝差得不多,文化禮儀歷史也很相近,那麼策論的答法沒有理由會不一樣才是啊!

第八十一章 殿前策(下)

林甫曾看到過一甲的卷子,都是一板一眼地按順序一一作答,因而心下很是遲疑,不知道這種情況到底該怎麼辦。

而殿試這種情況可是不像大學考試那樣,有問題就舉手問老師,從來也沒聽過誰敢問這種坑爹問題的。

所以小林公子只是在這乾坐著沉思,不知不覺就過了小半個時辰。

此時陛下和不少大臣們方才已經起身離去了,因為這殿試朝五晚九,學子們答一天,會試的時候有禮部的人陪著。

殿試的時候這幾位都是權利場頂峰的人,難不成要皇帝和內閣閣老們全在這陪著六七個時辰啊?

接近早朝的時候,陛下和大部分閱卷官就都離去了,只留了一位在這坐鎮,好應變處理一些突發狀況。

走在去早朝的臺階上,皇帝也是有些好奇,“這徐州顧齡,前禮部尚書江太嶽,兩位有名的大才都對林甫的才學是不吝溢美之詞,但朕今天看了那麼一小會,雖說殿試不可塗改需要深思熟慮,可這想的也是太久了一些。”

接近半個時辰了,依舊尚未提筆的人寥寥無幾,尤其是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