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片刻之間的事。然而
崇禎於十二月初一將袁崇煥下獄,到明年八月十六才處死,中
間有八個半月時間深思熟慮。他曾幾次想放了袁崇煥,要他
再去守遼,因此有“守遼非蠻子不可”的話,從宮中傳到外
①
朝來。既然有這樣的話,當然已充分明白皇太極的反間計。
他稱袁崇煥為“蠻子”,那是既討厭他的倔強,卻又不禁佩服
他的幹勁和才能。
然而為甚麼終於殺了他?顯然,崇禎不肯認錯,不肯承
認當時誤中反間計的愚蠢。殺袁崇煥,並不是心中真的懷疑
他叛逆,只不過要隱瞞自己的愚蠢。以永遠的卑鄙來掩飾一
時的愚蠢!
為甚麼隔了這麼久才殺他?因為清兵一直佔領著冀東永
平等要地,威脅北京,直到六月間才全部退出長城,在此以
前,崇禎不敢得罪關遼部隊。要等到京師的安全絕對沒有了
問題才動手。在此以前,他不是不忍殺,而是不敢殺。
崇禎在位十七年,換了五十個大學士(相當於宰相或副
宰相),十四個兵部尚書(那是指正式的兵部尚書,像袁崇煥
這樣加兵部尚書銜的不算)。他殺死或逼得自殺的督師或總
督,除袁崇煥外還有十人,殺死巡撫十一人、逼死一人。十
四個兵部尚書中,王洽下獄死,張鳳翼、梁廷棟服毒死,楊
嗣昌自縊死,陳新甲斬首,傅宗龍、張國維革職下獄,王在
晉、熊明遇革職查辦。可見處死大臣,在他原不當是一件大
事。這些兵部尚書中,有些昏憒胡塗,有些卻也忠耿幹練,例
如傅宗龍,只因為向崇禎奏稟天下民窮財盡的慘狀,崇禎就
大為生氣,責備他道:“你是兵部尚書,只須管軍事好了,這
些陳腔濫調,說它幹甚麼?”後來便將他關入獄中,關了兩年。
崇禎傳下來的筆跡,我只見到一個用在敕書上的花押,以
及“九思”兩個大字。“九思”出於《論語》。孔子說:君子
有九種考慮:看的時候,考慮看明白了沒有;聽的時候,考
慮聽清楚了沒有;考慮自己的表情溫和麼?態度莊重麼?說
話誠懇老實麼?工作嚴肅認真麼?遇到疑難,考慮怎樣去向
人家請教;要發怒了,考慮有沒有後患;在可以得到利益的
②
時候,考慮是不是該得。這就是所謂“九思”。此人大書
“九思”,但自己顯然一思也不思。倒是在死後,得了個“思
宗”的諡法,總算有了一思。
我九歲那一年的舊曆五月二十,在故鄉海寧看龍王戲。看
到一個戲子悲愴淒涼的演出,他披頭散髮的上吊而死,臨死
時把靴子甩脫了,直甩到了戲臺竹棚的頂上。我從木牌子上
寫的戲名中,知道這出戏叫作《明末遺恨》。哥哥對我說,他
是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禎。當時我只覺得這皇帝有些可憐。
一九五○年秋天,我在北京住了一段時候,曾去了崇禎
吊死的煤山,望到皇宮金黃色的琉璃瓦,在北京秋日的豔陽
下映出璀璨光彩,想到崇禎在吊死之前的一剎那曾站在這個
地方,一定也向皇宮的屋頂凝視過了,儘管這人卑鄙狠毒,卻
也不免對他有一些悲憫之情。
他孤獨得很,身邊沒有一個人可以商量,因為他任何人
都不相信。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七日,北京在李自成猛攻下眼
見守不住了,他召集文武百官商議,君臣相對而泣,束手無
策。他用手指在案上寫了“文臣個個可殺”六個字,給身邊
的近侍太監看了,當即抹去。他在自殺之前,用血寫了一道
詔書,留在宮中,對李自成說,這一切都是群臣誤我的,你
③
可以碎裂我的屍體,可以將我的文武百官盡數殺死。可見他
始終以為一切過失都是在文武百官,痛恨所有為他辦事的人。
他哥哥天啟從做木工中得到極大樂趣,依戀乳孃,相信
魏忠賢一切都是對的,精神上倒很平安。崇禎卻只是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