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段飛退了回去,眼觀鼻鼻觀心,竟然在朝堂之上練起氣來。
看了好久,正德才拍案喜道:“好,想不到朝中竟然還有如此奇才,翟鑾,這都是你一個人想出來的嗎?”
翟鑾答道:“皇上,微臣不敢居功,摺子後邊微臣已經具名,這是蘇州知府桂萼、同知戎文盛想出的法子。”
正德訝道:“蘇州知府?他為何不具折直諫,卻讓你遞個摺子上來?”
翟鑾道:“桂萼當年會試時與微臣結為好友,他雖然身在蘇州,對當朝之事卻極為關心,見朝爭不斷,延誤了正事,他以為位卑言微,自己的想法無法上達天聽,於是便寫信給微臣,將自己所想轉述給微臣,微臣也覺得他的想法極有見地,於是便自作主張將他的意思具折上奏,請皇上聖裁。”
正德道:“原來如此,朕也覺得他的這些提議很有見地,諸位愛卿傳看一下再說。”
第441章 【改革開放】
內閣之首的楊一清當仁不讓地先看起來,然後是費宏、王守仁……大家一一傳看,沒有得到正德允許前,大家都在消化奏摺中的內容,沒看的都在搶著看,只有段飛無動於衷,因為他從昨天桂萼的來信中早就知道這奏摺裡寫的是什麼,桂萼也知道段飛在朝裡的情況,若是由段飛轉交給正德的話,奏摺中的提議必將會引來文官集團和宦官集團雙方的打壓,所以他轉彎抹角地透過以前的舊識翟鑾把自己的意思公諸於朝,這樣就可以避免兩面受敵。
摺子中的那些建議和意見其實很多都來自於段飛當初在蘇州時與桂萼、戎文盛他們交流時透露的一些來源於後世的想法,這些想法雖然不能直接套用,卻給了桂萼不少提示,他在蘇州幹了半年知府,對沿海走私和倭患都有了更直觀的瞭解,過年後聽說朝中對開海之策爭議不斷,他靈機一動,抓住機會,整理了心中的想法,一股腦地拿了出來。
相對於王瓊和郭震言之無物的鬥嘴,桂萼的想法簡單明瞭又實用,他的政治方正簡而言之就是四個字:“改革開放!”
大明建國已過百年,許多方面已是積弊重重,有識之士都看到了其中的危機,前首輔楊廷和就是個改革派,不過他的改革跟段飛所說的那樣,零敲碎打,根本治不了根本,相反,桂萼的改革就要深刻得多,而且段飛還知道,這一紙奏摺不過是剛開始而已,倘若桂萼的主張得到正德的重用,接下來的改革會更加影響深遠,當然,這也要冒很大的險,搞不好轉眼就會人頭落地,所以段飛選擇了靜觀其變,讓桂鄂折騰去吧。
桂鄂的改革包括土地改革和政治改革,土地改革包括在全國範圍內清丈土地、打擊地主屯田,還有實施他曾跟段飛說過的一條鞭法,政治改革則強調要肅清言路,加強都察院的監察職能,清理翰林院積弊,改變正德以來內閣控制翰林院以及內閣同六部結黨營私的現象,末了他還請求‘除百數十年弊習,罷還鎮守,襄助百官請撤除鎮守內臣之舉。
奏摺中另外一個重要內容就是開放,他請求朝廷開放海禁,“準販東、西二洋”,以徵收商稅,增加財政收入,並且給出了詳細的開海之策,完全的開海是不可行的,他建議分三步開海,改革目前與各國的勘合貿易,增刪原有的市舶司,首先開放三個口岸,採取嚴格的管理措施,准許相對的自由貿易,不再是過去無序原始的形態,等有了經驗之後,再增加開放口岸,擴大開放範圍,循序漸進地進行對外開放。
正德等幾個重臣還有張銳、郭震都看過奏摺之後,問道:“諸位愛卿,你們覺得此議可行麼?”
桂萼的奏摺寫得很完善,就算楊一清這樣的大儒能吏一時也找不出什麼毛病來,他見皇上詢問,思索著答道:“皇上,奏摺中的政見依臣看多半是可行的,不過有些地方還要斟酌一二……”
正德怒道:“還斟酌什麼?你們又想吵個不休啊?朕給你們一盞茶時間,沒有意見的話就照奏摺辦了。”
一盞茶時間哪夠啊,大家拼命開動腦瓜,王瓊再次衝鋒在前,將矛頭直指宦官集團,說道:“皇上,老臣覺得奏摺中所述改革之事還需斟酌,臣以為,既然要改革,裁撤鎮守太監還不夠,需得將內監二十四衙門一起改革才行,太祖革宰相設內閣,以內閣之能安邦治國綽綽有餘,內監二十四衙門掌司儀、管典籍,負責伺候皇上足矣,臣請皇上撤秉筆太監披紅之權,撤東廠,重樹太祖鐵牌於宮門,限內臣不得干預政事,預者斬!如此一來天下太平可以預見矣。”
天下太平的預期還沒出現,朝堂之上已經炸鍋了,郭震暴跳如雷不說,連一直躲在旁邊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