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我國的考古學開始於1921年,到今天快1百年了。考古學的研究物件是實物資料,是物質的遺存,即古人的遺蹟和遺物。這是它與依靠文獻記載以研究人類歷史的狹義歷史學的不同點。我們透過古代的遺蹟和遺物能夠知道古人的分佈情況和生存情況。

藍田人

藍田人分別發現於藍田縣的公王嶺和陳家窩兩地。公王嶺的藍田人化石是一個成年人,女性。在藍田人化石的層位中發現有大尖狀器、砍砸器、刮削器和石球等石器。加工方法簡單。公王嶺藍田人距今大約80-75萬年(又一說距今百萬年)。陳家窩的藍田人化石有下頜骨,是一個老年女性,距今約53萬年。

公王嶺是灞河左岸最高的一級階地。公王嶺的紅色土中,發現哺乳動物化石42種,不但包括較多的華北常見種屬,而且存在少量的第三紀殘存種和第四紀早期典型種,如藍田劍齒虎、中國奈王爪獸、更新獵豹和短角麗牛等。這表明公王嶺人類化石的時代比北京人要早。在陳家窩共發現哺乳動物化石14種,它們多半見於公王嶺,但也有晚更新世的動物。陳家窩的時代晚於公王嶺,大致和北京人的相當(北京人時間是距今70萬年到距今20萬年)。

公王嶺動物群中的大熊貓、東方劍齒象、華南巨貘、中國貘、毛冠鹿和秦嶺蘇門羚等,都是華南及南亞更新世動物。公王嶺動物群中存在著這麼多的南方森林性動物,表明當時藍田一帶氣候溫暖、溼潤,林木茂盛,也表明那時的秦嶺不像今天這麼高,還未隆起成為妨礙南北動物遷移的地理屏障。陳家窩與公王嶺不同,哺乳動物,軟體動物都是現代華北的種類。兩個地點的直線距離只有22公里,動物群卻存在如此大的差別,這一事實反映了時代的不一致。

(本演義注:中華土地原本是印度洋中的地質板塊,2百萬年以來,從北迴歸線緯度向北漂移,在距今百萬年前後的幾十萬年間,秦嶺板塊加速向北方漂移,因為劇烈的擠撞,秦嶺在這個時期形成。秦嶺板塊從南方緯度漂移到今天的位置。因為緯度位置的變化,引起了物種的變化。藍田人來自哪裡?距今百萬年和更早,藍田人的祖先生存在南有長江海溝北有黃河海溝的長江土地上,長江土地象黃河土地一樣發生著向北方的板塊漂移。藍田人的遺址和骨化石在藍田地區連續出土,延續到萬年以後的社會人。)

半坡人

半坡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東郊,屬於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左右。已發掘出45座房屋、200多個窖穴、6座陶窯遺址、250座墓葬,出土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品約1萬件,還有粟、菜籽遺存。其中房屋有圓形、方形半地穴式和地面架木構築之分。半坡遺址在1957年建成博物館。

半坡遺址的範圍為不規則圓形。居住區在中央,分南北兩片,每片有一座供公共活動用的大房屋,還有若干小房子,其間分佈著窖穴和牲畜圈欄。居住區有濠溝環繞,溝北是公共墓地,溝東有陶窯場。據研究,此聚落是集聚兩個氏族的部落住地。半坡居民的經濟生活為農業和漁獵並重。出土斧、鋤、鏟、刀、磨盤、磨棒等石制農具,鏃、矛、網墜、魚鉤等漁獵工具。還發現粟的遺存和蔬菜籽粒,以及家畜和野生動物骨骸。常見陶器有粗砂罐、小口尖底瓶和缽。彩陶十分出色,紅地黑彩,花紋簡練樸素,繪人面、魚、鹿、植物枝葉及幾何形紋樣。從陶器上發現22種刻劃符號,有人認為可能是一種原始文字。半坡成人死後埋入公共墓地,常隨葬陶器及骨珠等裝飾品。發現兩座同性合葬墓,分別埋著 2個男子和4個女子 ,一般認為是母系氏族社會的葬俗。死亡兒童埋在居住區,多采用甕棺葬。一座女孩土坑墓中隨葬品精緻豐富,有木板葬具。

從百萬年的藍田人到距今6千年的半坡人,記錄了周祖先的輪廓。

大荔人

陝西省大荔洛河三級階地的礫石層中,發現了一個較完整的古人頭骨化石。經考證,確定其為早期智人,時代為距今20萬年,因發現在大荔,故命名為“大荔人”,發現的地址為“大荔人”遺址。進行了兩次發掘和野外調查,發現了大量石器和獸骨化石。

從距今2百萬年以後,在黃河海灣的北岸有古人生存,黃河海灣北岸古人的中心在今天的山西南部,考古上稱作芮城人。芮城人沿著黃河(和渭河大湖)北岸向東和向西遷徙,(就是說生存在黃河海溝的北岸)。到了距今20萬年,芮城人後代在陝西大荔出現,就是考古大荔人。本演義看重大荔人在於大荔人是芮城人向西方大地灣人連續的過度階段。

大地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