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看得起,只有我知道二人是奇士,待如上賓,指望有朝一日為我出力效命。此次我去邯鄲猶如飛蛾投火,有去無回,這兩個傢伙連句寬心的話都不說,也未免太冷漠無情了吧。他越想越有氣,越走越心涼。忽然,他意識到侯贏似乎話中有話,立即扭轉馬頭奔回夷門。侯贏、朱亥一見相視而笑,侯贏說:“我們就知道公子會回來的。”
信陵君一愣,馬上明白過來,深施一禮:“是我太粗心了,請侯公明言。”
侯贏說:“公子熟讀兵書,胸懷韜略,只率三千門客去對抗秦國的虎狼之師,豈不是以卵擊石嗎?這可不是意氣用事的時候呵。”
信陵君懇切地說:“在下愚昧,請侯公教我。”
侯贏說:“率領晉鄙的十萬大軍援趙,一舉可解邯鄲之圍。”
信陵君說:“此計固好,但晉鄙是兄王的心腹,不肯聽我調遣。”
侯贏說:“手持兵符,可調大軍。”
信陵君道:“兄王懼怕強秦,不肯發兵,我怎麼可能請到兵符呢?”
所謂的兵符,是由精銅製成,狀似臥虎,所以又稱虎符。虎符一剖為二,一半留存君王,一半交給領兵將帥,二者合一,才能調動兵馬。
朱亥笑道:“三討不如一偷嘛。”
信陵君手下人才濟濟,不乏雞鳴狗盜之徒,按說夜入皇宮盜取虎符並不是什麼難事。信陵君卻連連搖頭:“聽說兄王這次防範特別嚴,虎符隨身攜帶,形影不離,要想盜符談何容易。”
侯贏說:“那就讓大王最親近最信任的人去竊取兵符,防不勝防,一定成功。”
信陵君何等聰明,馬上明白侯贏所指何人,沉吟道:“此事非同小可,搞不好要惹殺身之禍,還須從長計議。”
侯贏語重心長地說:“邯鄲危急,列國都在看著魏國的行動哩,事關六國聯盟的大局,眼下只有這一條出路,請公子不要因小失大呵。”
再說如姬入宮後,雖與信陵君斷絕了來往,但二人的心意仍是相通的。她一心一意侍奉魏王,經常規勸他近賢臣、遠小人,勤政愛民。魏安釐王對她也十分敬重,言聽計從。秦軍進犯趙國的訊息傳來,如姬也勸魏王顧念兄妹親情,發兵救趙。但這一次魏王非常固執,她也無可奈何。這時,她突然接到信陵君的密信,說明局勢,曉以大義,請求她竊符救趙。為了信陵君,她可以去死,何況此事關係到國家的安危和六國聯盟抗秦,便毫不猶豫地應承下來。恰好當晚輪到如姬侍寢,她對魏王格外溫存,幾番雲雨之後,魏王鼾然入夢,如姬從他貼身衣服中盜取了半邊虎符,連夜派親信送給信陵君。
第二天清晨,信陵君率門客再次來到夷門向侯贏辭行。侯贏說:“晉鄙為人謹慎,見了兵符也不一定相信,那就讓朱亥兄弟對付他。”
朱亥也自願隨行,信陵君只得含淚應允。望著信陵君一行遠去的背影。侯贏拔出寶劍,含笑道:“士為知己者死,公子的知遇之恩,老夫時刻銘記在心,無以為報,就讓我的靈魂追隨你們去打勝仗吧!”毅然自刎,以死相酬。
信陵君手持虎符來到晉鄙大營,晉鄙深知魏王心意,果然不信,要派使者到大梁面見魏王核實。朱亥乘晉鄙不備,一錘將他砸死。信陵君順利地接管了兵權,星夜兼程,揮軍北上,擊潰了秦軍,趙國轉危為安。
訊息傳到大梁,魏安釐王大為震怒,很快查明瞭真相,派兵逮捕侯贏,豈知侯公早已自殺,對信陵君和朱亥又鞭長莫及,便把怒氣都撒到如姬身上,當即把她打入冷宮,用遍酷刑,如姬一口咬定盜符是個人所為,並非信陵君指使,最後受盡折磨而死。
信陵君、朱亥得到侯贏、如姬的死訊,非常悲痛。二人自然也不敢回國,就在趙國滯留下來。但信陵君的威望卻如日中天,列國都把他當成不畏強暴的抗秦英雄。這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竊符救趙”事件。
十年後,秦國進攻魏國,魏安釐王向五國告急。眼看父母之邦淪落敵手,客居邯鄲的信陵君自然不能袖手旁觀,借了五國兵馬,馳援大梁,擊退了秦軍,挽救了祖國。魏安釐王也明白了弟弟當年援趙抗秦也是保家衛國的道理,心中羞愧,又把軍政大權託付給了信陵君,兄弟倆和好如初。隨後信陵君大刀闊斧地施行新政,富國強兵,魏國在列強中威望日益增高。
秦國吞併趙、魏的兩次重大行動,都被信陵君瓦解,秦昭王對他恨之入骨,到死也拿他沒有辦法。秦孝文王即位後,便設了一條毒計,以友好的姿態邀請信陵君到咸陽談判議和,好乘機暗害他,再嫁禍於人。信陵君接到請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