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部分

牛鑑又指責說:“你們年年加固增高大堤,勞民傷財,治標不治本,必須改弦易轍。”

“牛大人有更好的辦法嗎?”

牛鑑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本撫己經我找到了徹底根治水患的辦法。你回去馬上集中人力物力建造100艘大船、鑄造100只鐵爪。”

“卑職愚昧,請大人明示。”

牛鑑生怕別人搶了他的功勞,擺出一副莫測高深的架勢:“天機不可洩露。你儘管按照我的要求去辦,屆時自有道理。”

文衝心知他在朝中有強硬後臺,不敢多問,回去照辦。

大船和鐵爪如期完成,一拉溜象條長龍排在岸邊。牛鑑這才揭了蓋,對隨行觀看的各級官員說:“黃河下游水患根源是泥沙淤集,河床增高,我對症下藥,想了個起沙揭底的辦法,可以一勞永逸的解決痼疾。具體操作就像牛耕田,船就是牛,鐵爪就是犁,把河床上的沙抓起沖走,河床降低,河清有日。”

眾官員齊道:“大人英明。”

在牛鑑的指揮下,每隻大船拖一條鐵爪,並排展開,順流而下。鐵爪抓住河底,劃出一條深溝,泥沙泛起。只見每條船後都翻滾著一條沙龍,一百條沙龍此起彼伏,煞是壯觀。

岸上的官員無不歡呼雀躍,牛鑑樂得兩眼成了一條線,只有文衝心存疑慮。他擔心河水含沙量太高,泥沙即浮即沉,河床並未減低,又知道說了也沒用,因此悶悶不樂。

當夜,牛鑑激動不己,寫奏章向朝廷報喜,把自己如何嘔心瀝血,找出根治黃河妙策的經過渲染一番,又把在黃河上起沙揭底實驗的效果儘量誇大,保證黃河下游今後再也不會氾濫。其實這個辦法並不是他獨創的,而是他翻閱史書,在《神宗實錄》上看到的。北宋王安石變法時期,有人上書朝廷,建議用起沙揭底的辦法治理黃河下游水患,至於是否採用或有效,則語焉不詳。他貪天之功據為己有,向朝廷邀功請賞。第二天清晨,他以五百里加急將奏章飛報京師。自然他也沒有忘記把新抄的一部佛經順便送給老太后。

不久,牛鑑被召至京師述職。朝廷對他根治黃河的不世奇功公開表彰,賞穿黃馬掛,升任兩江總督,一躍而成封彊大吏。黃馬掛是清廷對對國家有重大建樹和卓越貢獻的文武大臣的獎賞,是一種莫大的榮譽。牛鑑身穿黃馬掛好不得意,急於趕回開封,好與繼任辦理交接,儘快到錦繡江南走馬上任。

牛鑑一行到了黃河北岸,不料汎期提前到來,只見洪水滔天,驚濤拍岸,全線封船,無法渡河。治河能臣竟被大河所阻,傳揚開去豈不是天大的笑話!牛鑑大發雷霆,無論出多少賞金,沒有一個船工敢冒險下水。最後還是文衝借用洋人的小火輪把他們安全送過河到達南岸。

牛鑑剛喘過氣來,坐轎尚未下堤,便有人報警,說一處堤防出了險情。他登時熱血沸騰,要親臨現場指揮搶險。

到了現場,只見大堤底部有一股碗口粗的洪水噴射而出,估計是狐兔鼠輩打洞穿透了大堤,事故不大。牛鑑鬆了口氣,大包大攬地說:“區區小事,無須興師動眾,我的隨從就可解決問題。”

眾隨從立即揮銑填塞漏洞,誰知無濟於事,泥土全都被水柱沖走,而且漏洞越衝越大,水柱瞬間就變成了水缸般粗。

牛鑑大聲喝道:“一群笨蛋,要用石頭填。”

眾隨從連忙搬來大大小小的石塊拋入窟窿,果然有效,水柱越來越小,力度越來越弱,漏洞終於堵住了。

正當人們嘻笑言開,歡慶成功之時,忽然一聲巨響,漏洞再次被洪水衝開。牛鑑他們對治水完全是外行,不知大堤漏洞只能在堤內堵,防止洪水繼續衝擊。如果在堤外堵,只能把隱患掩蓋起來,反而更加危險。堤內洪水會把窟窿越掏越大,積聚到一定壓力,便會把大堤外填堵處再次沖垮,後果更加嚴重。牛鑑就像個“蒙古”大夫,小病冶成了大病,大病把人治死。

牛鑑猛地醒悟,鎮定地說:“怪我思慮不周,未敬河神就先堵漏,多有得罪。”立即吩咐手下襬設香案,帶領眾人焚香叩頭,祈求河神庇佑。

就在耽擱這時間,漏洞迅速擴大,人們驚慌地再次拋石堵漏,卻不管用了,幾十斤的大石頭扔下進去就被激流衝得無影無蹤。

眾人眼睜睜看著老鼠洞變成了獅子口,一個個嚇得臉色煞白,呆若木雞。

在這危急時刻,牛鑑也豁出去了,大喝一聲:“小小黃河休要猖狂,看我的鎮河之寶來了!”眾人只見他鄭重地脫下黃馬掛疊好,高舉過額,朝北方跪下,口中唸唸有詞:“朝廷對臣恩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