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滿座,名流雲集,先後到達的有胡適、李大釗、湯爾和、梁漱溟、陶孟和、顧孟餘、陶行知等十餘人。王寵惠和羅文幹因有事,答應下午來聽意見,叫大夥兒先討論起來。蔡元培特地穿上一件新的藍布長衫,還修了臉,顯得很精神。
胡適一下子成了眾星捧月般的大功臣,他一讀完文稿,蔡元培先擊掌叫好:
“適之呀!聽君一席談,一種天降大任於斯人的責任油然而生。我原是想遠離政治,超然辦教育的。現在看來政治是迴避不了的,我這北大校長再也當不下去了,這些日子為了索薪,學校裡又冒出了’罷教團’,我手中沒錢。實在說服不了大家,只能以辭職相威脅。唉!從現在的局勢看,我們知識界再不勇敢地站出來承擔社會責任,國家真要亡我們要抓住黎元洪上臺,吳佩孚欲大展宏圖的有利時機,儘可能地促成一個新的好人內閣出現。我建議諸位列名向全社會公佈這份宣言,在輿論上先聲奪人,爭取主動。”
蔡元培是領袖群倫的大人物,他一開口,就等於定了調子。眾人紛紛表示同意列名,但動機卻各不相同。在這些名流中,一類是像梁漱溟、顧孟餘、陶孟和那樣純粹的學者,他們是議政而不參政,骨子裡還藏著士大夫的清高,只是因為政治太黑暗,整個學界再也容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了,才憤而起來抗議幾聲。另一類是像胡適、湯爾和和王寵惠、羅文幹那樣的特殊人物,尤其是後面幾位,他們或混跡官場,或和政府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在這歷史的轉折時期,他們開始對權力有所期盼還有就是像李大釗那樣的人,身為一個政黨的領袖,秉性中卻閃爍出溫情脈脈的舊式文人習氣,信仰的是馬克思的暴力革命,心裡仍留戀著改良的夢幻。他是一位忠厚之人,做人總有點溫良恭儉讓,出於對蔡先生的尊敬,常常勉為其難地踉著參加一些活動。
那天中午蔡元培請大家吃飯,飯後獨胡適留下來閒談。他們在等兩位重要的客人,到了三點左右,王寵惠和羅文於終於來做官的氣派畢竟不一樣,兩人剛參加完一個重要宴會,西裝革履,滿臉紅光。蔡元培忙叫家人上茶,王寵惠卻挺紳士地擺擺手,說午後他一般只喝咖啡。這位廣東人字亮疇,出身於香港,今年四十一歲。長得天庭飽滿,面如滿月,烏黑油亮的分頭下架一副金絲眼鏡,舉止瀟灑且有學者氣。他早年畢業於北洋大學法律系,在日本參加了同盟會,鼓吹反滿革命。後來又去美國耶魯大學攻讀法律,獲法學博士學位。他和蔡元培也算老搭檔了,辛亥革命勝利後先在南京臨時政府任外交總長,又一起在唐紹儀內閣任司法總長,後來又同時向袁世凱掛冠而去。蔡主長北大後,一直聘他為北大法科兼職教員。這位法律專家可比他官運亨通,1920年出任北京政府大理院院長,去年年底又當上了梁士詒內閣的司法總長。但此公心裡很有城府,最懂得在關鍵時候裝糊塗,一直在直奉兩派政客之間搞些小平衡。黎元洪將在6月初正式宣誓就任大總統,剛才還邀他倆去東廠衚衕參加了家宴。頭一回透露了想請他組閣的意圖。
王寵惠看了眼胡適的這份傑作,神色有點躊躇滿志。見蔡先生正期盼地盯著他表態,先在心裡竊笑起來。他將文稿遞給羅文於,穩穩地說:
“適之想不到你一談政治就談到點子上你這篇大作好就好在先提出了政治改革的三條基本原則,而且認定必須從‘好人’出來干預政治入手。加上能請出蔡先生領銜發表這份宣言,中外輿論都會震驚的。還有你抓住南北議和這個關鍵提出六條建議,很有吸引力。我想透露點內部訊息,現在吳佩孚急於想組建一個各黨派‘好人’參加的內閣。但最令他頭痛的就是如何勸孫中山下野,結束那場針對直系的北伐戰爭。”
他言猶未盡地膜了眼羅文幹,沒有再往下說。
羅文幹是位頗有名望的大法官,也是廣東人,今年三十四歲,卻因清末留學牛津大學,被清政府賜“進士出身”頭銜。這倒是位個性耿直,嫉惡如仇的法官,長得也有點像英國貴族,瘦削的臉冷峻且又孤傲。民國後先任廣東司法廳長,後任北京政府總檢察廳檢察長,現在正好在王寵惠手下當司法次長。羅文幹雖是研究系的人,卻和蔡元培私交很深,也一直受聘在北大法科當講師。他很快明白了王寵惠的意思,接著剛才的話題說:
“如果蔡先生能出面和梁任公、熊希齡、汪大燮、林長民諸公向天下發一個通電,勸孫先生捲起護法的旗號,結束南北對抗的局面,謀求有一個新政府出來改良政治,拯救瀕臨絕境的教育事業,那真是功德無量的一大善舉”
蔡元培一怔,迷惘地抬起頭,憂心忡忡地對王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