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重,冷後變硬的麥芽糖。這一是為了防泡菜長黴花,二是為了取上加速發酵,可以讓泡菜更容易變酸。
原本用上冰糖或是麻糖最好的,但家裡現在卻沒有,所以直接就用上這還沒攪成麻糖的麥芽糖代替了。除了顏色不同外,這麥芽糖和麻糖的成分是相同的,因為麻糖本就是把麥芽糖用力扭、攪、拉著轉動後,加工而成的。
ps:
親們,昨天的補更來了。最近工作太忙,家裡瑣事也多,所以昨天沒更上,請大家原諒。今天的更新,十點前會送到的。
第二百四十一章 豐收之時,二哥中舉
把這些材料放齊全,就可以直接放進要泡的菜了。可以混合著泡一罈,也可以每種選單獨泡上一罈。
但如果泡得多,又想留著長期的吃,那辣椒和生薑就不能同泡在一罈了。
因為這樣做,對泡生薑是沒什麼影響不說,生薑還能變得更美味;但泡辣椒就會因為受到薑汁的刺激,被泡爛泡破裂,然後辣椒內的辣椒籽和瓤子都泡到泡菜水裡,泡菜水容易變得渾濁不說,進而也讓那原本鮮美的泡辣椒,只剩下一張空空的辣椒皮,可就不太理想了。
邊講解,邊忙活,後來又讓張老實安排人手,去拔了三籃子長老了蒜頭的新鮮大蒜回來,準備泡進每個罈子內,這樣,生出泡菜黴花,基本已經被完全的杜絕了。
後邊加上了張老太婆等人來幫忙,才是在晚飯前,把這些泡菜都泡好。
10壇的二金條辣椒加蒜、10壇的小米辣椒加蒜、10壇的生薑、10壇的紅、白蘿蔔混泡,都加上了少量的鮮蒜頭,把四種都用100斤的大罈子泡了。然後又用50斤的小罈子,各泡了10壇。
又把辣椒、蘿蔔、鮮蒜頭、嫩洋瓜、白芹菜、胡蘿蔔混泡,用50斤的罈子,泡了30壇。生薑和少量辣椒、少量鮮蒜頭混泡了10壇。
看著眼前,一共120壇的泡菜,我心裡有著小小的滿足。
吃飯時,給大家講著這120壇的泡菜,我是講得眉飛色舞,聽我吹噓著書上講的,那泡菜魚、泡菜炒雞雜、泡菜燒鴨、泡椒炒肉絲。。。。。。多麼的美味,聽得大家吃著飯時,都直咽口水。
直到大家急問多久才能吃後,都只能遺憾了,因為那至少也得一星期後了。加鹽少又加糖多的,到那時,能出些酸味。
八月十八,奶奶她們三人就親自去趕集。買回了要用的棉花、布料等東西,就開始每天都忙活著做針線;這一天,爺爺還在鎮上找了相熟的貨商,往麗江府給二哥他們捎了信。
時間一天天過去,奶奶她們這邊女紅做得很是得勁,二哥他們那邊,卻一直沒給回信。
轉眼,就到了康熙三十七年八月二十四,大伯的生日到了。
因為是大伯這中年人普通生日,所以是不會請外人的。只是定下了一家人樂一樂。
今天不光是大伯的生日,還是家裡收四月初十種下那41畝水稻的大日子。
四月初十的時候,就把收了蕎麥的100畝地裡,我家26畝水田,和大伯家15畝水田插了水稻秧。這時候正是合收的時候了。
而剩餘的59畝山地,我家54畝和大伯家5畝地,都種下了玉米,如今,也是可以收了的。
張老實二十三的下午,就來回報了這些情況,得了許可後。當天下午就去僱人安排人在今天收水稻,然後收玉米。
所以這天一早,也沒去找作坊那邊的人幫忙,剛吃過早飯後,爺爺就帶著老爹、大伯、大哥和浩清哥,把騸羊宰了兩隻。又收拾好,還殺了四隻雞,才到作坊裡去忙活。
隨後,奶奶她們三個女主人,就帶著新買回的兩個婆子。和丫頭小子們忙活起了今天的生日家宴。
我也想要幫手的,可是總被奶奶和老孃她們給吆開。不管是燒烤還是做菜,奶奶她們算是都學了去了,對於今天確定了可以吃上的泡菜魚、泡菜雞雜、泡菜炒羊肉,奶奶她們早已經打聽清了做法,一大早就安奈不住,要在中午時大展身手了。
如今人手確實有夠多,還真是沒機會再讓我顯露什麼身手。
有些無趣,直接就到作坊後園,牽了馬兒帶著柯楠出了門,又去幹每天巡田的事。
下山樑的稻田裡,張老實帶著僱來的30號人,和家裡的人手,熱火朝天的忙著收割水稻。
我早前,已經讓大伯按照現代時,有些農村依然還用著那種打穀子用的“打穀鬥”的形狀,用木板做出了四個1米半寬,一米來高的方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