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賺了。今後要與士林打嘴仗,他們便可以替我們衝鋒陷陣。”
俞國振有這個自信,能將部分讀書人改造過來,特別是一些比較單純的讀書人。他內心很敬佩後世歷史當中。連末代皇帝都可以改造成文史館員的超級存在,他心嚮往之,若是有機會,當然也要實驗一下。
他深信,當這些還算是開明的讀書人,被塞在新襄那個大環境之中,周圍都是熱火朝天的工坊、運轉不休的產業,還有因為這些而變得明朗、歡快和對未來充滿希望的百姓時。他們當中會有一部分脫離自己舊的階層。
這是儒學給華夏知識份子帶來的功績之一:極為強烈甚至可以說舉世無雙的歷史使命感。
自張載喊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續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種歷史使命感達到了巔峰。因為這種歷史使命感,他們並不象某些人刻意宣傳的那樣僵化,否則也出不了徐光啟宋應星徐霞客等一連串星光閃耀的名字。
“官人既是不準備讓他們直接為官,那奴就不多言了。”柳如是抿嘴笑了笑:“奴初時是有些擔心,若是將他們驟然提拔。且不說是否勝任,就是國威大哥、胡靜水那邊,只怕會心生芥蒂。”
新襄名義上的主事人是俞國威,俞國振的堂兄。原本他的才具是有限的,但到了新襄之後,在俞國振的步步引導下,反倒表現出他極強的執行能力。他自己沒有什麼主意,但凡是俞國振所做出的規劃,他便能按照俞國振的要求辦到。這種執行能力。令俞國振驚喜萬分。
而會安市長鬍靜水,原是商人做事,做起事來兼有商人的大膽與精細,不過同樣也有商人的錙銖必較與小家子氣。用他來掌管會安的大局,在開拓方面他佈局相當不錯,一般的事情他自己就能隨機應變處置,用不著等待俞國振的回應。…;他二人對於俞國振的幫助非常大,而象宋應星、萬時華他們這些讀書人,若是真任什麼實職。讓他們居於一個農夫一個商人之下。他們必然心生不滿,可若讓他們取代俞、胡二人。這又未免寒了功臣之心。
相反,透過“調研”這個職司,讓他們沒有實職,卻能夠深入接觸到新襄的運作方式,耳渲目染之下,多少能有些收穫。等到新襄的勢力範圍擴張,那麼自然就又有了新的職司出來,到時再從他們當中挑選改造得最為徹底、接受新思想最深的人去。
“小官人,襄安來人了。”
俞國振正與柳如是說話間,外頭有人大聲道。
“快讓他進來。”不待俞國振吩咐,柳如是便道。
不一會兒,一個家衛快步走入,向著俞國振施禮:“小官人,襄安那邊得了訊息,有五百餘人到了細柳別院,說是要投入府中充當家丁!”
“都是些什麼人?”這個訊息並不讓俞國振意外,這些天裡,類似的訊息得到了不少,大多都是些在流寇肆虐中家園毀了的青少年,想要尋流寇復仇,便來投靠的。也有襄安左近的民家,象是求託於舉人進士一般,帶著家當想來投靠的。
對於這兩者,俞國振的態度是分別對待。能收容的收容,家中有長輩親人的要徵詢長輩親人意見,至於帶產投靠,則直接打發走。
“賈捕頭列了一份名單。”那家衛呈上一個小冊子。
賈太基如今仍然在擔任無‘為州捕頭一職,不過他的權勢不亞於無為知州,作為高二柱的主要助手之一,當二柱不在時,他便負責處理一些日常事務。這幾年來,他的忠心已經得到了驗證,能力也相當不錯。俞國振甚至在考慮,是不是該給他更重的擔子,讓他獨當一面了。
接過名單翻了翻,俞國振情不自禁坐正了身軀,神情也有些驚訝。
難怪賈太基要專門遣人來送這份名單,因為這份名單與此前的人物有些不同。除了俞國振舉雙手歡迎的工匠之外,這份名單中至少還有數十人後邊有備註。
“童生,秀才……還有兩個舉人老爺。”
“這倒是奇了,他們如何想投靠?”
俞國振看完名單之後皺眉思考了一會兒,這應該是此次擒獲高迎祥帶來的影響。此前他在南直隸一帶雖然有名,不過是一個地方豪強,類似的大小豪強並不少,有些家族的家丁僮僕數量加起來,還勝過他那千餘人。但現在不同了,擒獲高迎祥。按朝廷此前的說法,是“封侯之賞”,俞國振自己推辭了,換取山‘東的田宅,可是別人並不知道。因此不少文人紛紛來投,想的是他若是當官,少不得要有慕僚。
“如是,你替我回一封信。”俞國振想明白這一點後道:“只說我德才淺薄。不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