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率的變化。新聞連結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來源:中國人民銀行釋出時間:2010�1�1219:00:00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從2010年1月18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為增強支農資金實力,支援春耕備耕,農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機構暫不上調。2010年1月13日股市開盤後,大盤低開77�79點,收盤時跌101�31點,股民們損失可謂慘重。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主要在於,存款準備金率在此之前的調整趨勢是下調,現在卻改為上調,可能意味著新一輪加息週期即將開始,寬鬆貨幣政策結束。市場上的錢會隨著緊縮性貨幣政策的到來,越來越少,未來的行情可能不太妙。這種情況下,半倉持股是較好的選擇。那麼是不是所有的股票都該減倉呢?未必。大家仔細看這篇新聞就會發現這句話:“為增強支農資金實力,支援春耕備耕,農村信用社等小型金融機構暫不上調。”這句話說明國家政策是向農業企業傾斜的,如果你手中恰好有農業股,不妨先持有一段時間看看再說。事實上,2010年1月13日那天,農業股的總體跌幅只有0�09%,遠低於大盤3�09的跌幅。隨後,農業股走出了與大盤相反的獨立行情,創出了自2008年年大盤反彈以來的新高。

3�再貼現率與股市 。。

貨幣政策與股市(3)

理解再貼現率這個概念需要明白三個基礎概念:匯票、貼現、再貼現。

(1)匯票。在國際貿易中,從出口方發運貨物到進口方收到貨物,中間有一個較長的過程。在這段時間內,需要一箇中介機構作為貨物的擔保人。否則,進口商就會害怕付了款收不到貨,出口商則會害怕發了貨收不到款,國際貿易將難以順利進行。這個擔保人通常由銀行來擔任。銀行提供擔保的工具叫做匯票。現在的匯票已不僅僅用於國際貿易,還延伸到金融領域的各個方面。匯票的持有者,可以要求銀行在未來的某個時刻,支付匯票上規定的現金。

(2)貼現。匯票是一種在未來支付現金的票據,在現金沒有兌現之前的時間段內,匯票裡的錢是“死”的。有時候,某個企業可能會急需用錢,但它恰好有一張未來才能取錢的匯票,這時候它該怎麼辦呢?它可以把這張票據轉讓給銀行,同時支付銀行一定的費用,這樣,該企業就可以將錢變“活”。該企業的這種行為叫做貼現,支付給銀行的費用叫做貼現費用,貼現費用與匯票上金額的比率就叫做貼現率。

(3)再貼現與再貼現率。商業銀行拿到已經貼現的匯票後,同樣存在把“貼過現的匯票”裡的錢變“活”的問題。商業銀行可以透過把已經貼現的匯票,賣給中央銀行的形式來實現變現,同時它也要支付一定的費用給中央銀行。商業銀行的這種行為叫做再貼現。支付給中央銀行的這筆費用與匯票金額的比例叫做再貼現率。前面提到的貼現率是以再貼現利率為基礎進行浮動的,最高不能超過現行的貸款利率。貼現率是一個由各銀行隨著實際市場狀況進行不斷調整的利率,它與再貼現率之差就是商業銀行進行貼現業務的利潤。因為所有的錢實際上都是中央銀行發行的,中央銀行並不是商業機構,所以中央銀行制定再貼現率的目的不是掙錢,而是為了對金融市場進行宏觀調控。

透過前面的介紹,大家可能已明白:透過調整再貼現率,央行可以調整以商業貿易為代表的各種經濟活動的成本,它也是一種重要的宏觀貨幣工具。

再貼現這一在國外獲得蓬勃發展的金融模式,在中國卻進展緩慢,規模偏小,各類企事業單位較少採用再貼現方式進行融資。從表8�2可以看出,1998年,央行開始嘗試用再貼現率調控市場,頻繁調整了三次再貼現率,但收效不大,後來就失去了興趣。從2008年以來,央行又再度進行嘗試。但總體規模偏小,卻是再貼現市場的現實。因此,再貼現率的調整對中國股市影響不大。從表8�2可以看到,再貼現率調整前後,有一定短期影響,但很難使股市趨勢發生重大改變。表8�2歷年再貼現率的調整及其對股市的影響調整時間再貼現幅度調整前市場趨勢公佈後首個交易日大盤表現後續趨勢1998�03�216�03…1�71%熊市…0�64%熊市1998�07�014�32…0�36%熊市+1�16%熊市1998�12�073�96…1�80%熊市+1�13%熊市1999�06�102�16+0�81%牛市+0�44%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