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李隆基絕對不會放過楊成,即使不死也不會輕饒的。
但是此時看到女兒的信件,李隆基心中頓時一陣的歡喜,首先女兒沒有事,這就令李隆基心中非常歡喜。
只是隨後,李隆基又對信件的真假產生了懷疑,擔心是楊成為了保命偽造出來的,但是隨後李隆基就打消了這個想法,畢竟這樣的事情楊成可不敢造假的,真假等到楊成回到長安城就知道了。
所以李隆基認定楊成不會造假,這一定是女兒的親筆書信,但是所以李隆基就開始懷疑起來,女兒沒有死,但是會不會被楊成利用,然後被逼寫寫這份書信為楊成開拓的。
但是李隆基隨後也將這個想法打消了,如果是楊成威逼之下女兒書寫的這封書信,那麼等到女兒回到長安城之後,事情一樣會大白天下,那時楊成也絕對逃不了干係的。
所以李隆基認定楊成絕對沒有那麼傻,於是李隆基就對這份澄月公主書寫的信件的真實性不再懷疑了。
同時,李隆基的眼神也變得冷冽了起來,因為書信中提到了獨孤氏謀逆的事情,這對於李隆基來說是絕對不可能忍受的。
雖然在李隆基心中這些門閥士族在地方都是土皇帝,但是也絕對不會有人敢謀逆的,畢竟這些人的實力有限。
雖然知道獨孤氏掌控著洛陽城的府兵,但是那些府兵的戰鬥力如何,李隆基再清楚不過了,隨便一支邊軍就可以將中原的府兵全部清理趕緊。
而且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楊成率領的雖然不是邊軍,但是經過楊成調教之後,三千人就將獨孤氏的上萬府兵全部消滅了,這也證明了中原府兵的衰敗。
於是李隆基對於這些士族門閥也不是很畏懼,知道在這樣太平的日子下面,這是士族門閥絕對沒有什麼想要的力量和他們抗衡,只是這些士族門閥的人脈和影響力巨大,這才是他們抗衡李家的根基。
但是李隆基心中還是認定,在這樣太平的時日裡,這些士卒門閥雖然自保之心依然不減,但是他們還是沒有心思出來反抗李家統治的,畢竟李唐給了他們一個安穩的時代,這才是這些士族門閥們最想看到的。
此時,看到澄月公主書信中關於獨孤氏族謀逆的罪名,李隆基頓時一陣的驚怒。李隆基對於謀逆的罪名時刻都保持著高度警惕的,即使是看似虛無縹緲的罪證,但是李隆基依然不會輕易放過。
在李隆基心中,他是寧可錯殺也不放過,他不會留下任何的隱患,這也就可以解釋李隆基為什麼可以一天殺死三個兒子了,只要是威脅到他的皇位的,李隆基就絕對不會放過,而且為了安心,李隆基甚至可以枉殺,也不會在意這個人的身份是誰。
此時,看到獨孤氏族謀逆的罪證如此詳細,而且還是女兒書信而來的,李隆基心中已經相信八成了。
而且李隆基認定女兒絕對不是被楊成利用的,他最清楚女兒的心智,所以認定這是女兒發自內心的,不是為楊成開脫的。
對於一個門閥士族來說,自然是有他們自己的小算盤了,所以楊成想要早一些事情將獨孤氏和謀逆聯絡起來,也絕對不會什麼難事。
但是做這些事情最重要還是要有一個李隆基信得過的人幫助楊成,澄月公主是最好的選擇,所以楊成對澄月公主進行了一番猛攻,最後令澄月公主徹底臣服了。
其實此時的澄月公主心中有種被楊成羞辱的感覺,但是內心中認定是自己勾引楊成的誘因已經根深蒂固,於是才會出現楊成對她所作的事情,於是澄月公主心中也釋然了,她最後也只好按照楊成的要求,書寫獨孤氏的罪證,然後書信給父皇李隆基。
澄月公主此時也是毫無選擇,當初的事情已經發生了,澄月公主已經不想再去思索了,但是此時楊成依然不依不饒,更是在她房間中過夜。
三天下來,澄月公主的心也徹底沉淪了,她心中的最後一份清高也完全沒有了,而且回想到當時是自己引誘楊成的,澄月公主心中就一陣的懊悔和自責,於是對於楊成一而再的要求也不再反抗了,最後就完全順從了。
漸漸地,澄月公主也開始享受其中了,她的心也徹底墜落了,慢慢地開始接受這樣的生活了。只是她還是和楊成達成了一個要求,那就是他們之間的事情絕對不能傳出去。
楊成自然是樂見其成的,這也是楊成的最終目標,楊成知道這樣做雖然有些不人道,甚至可以用卑鄙無恥來形容,但是楊成知道此時保住性命最重要,一個女人已經不是她思考的問題了。
隨後,楊成也沒有急著離開洛陽城,此時書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