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器,精心觀測,自崇禎四年(1631)起,分五次進呈所編譯的圖書著作。這就是著名的《崇禎曆書》,全書共46種,137卷。別人親見並記述了他的這段生活,說他“掃室端坐,下筆不休,一榻無椎……冬不爐,夏不扇……推算緯度,昧爽細書,迄夜半乃罷。”(張溥為《農政全書》所寫的序)這時,徐光啟已70歲了,但其研究熱情不減,親自實踐,目測筆書,融匯中西,不愧為一代科學家的風範。

崇禎五年(1632)六月,徐光啟以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閣,參予機要。“每日入值,手不停揮,百爾焦勞”,“歸寓夜中,篝燈詳繹,理其大綱,訂其細節”,這正是他宰相兼科學家繁忙生活的寫照。如此繁忙,不久,他就病倒了。這年十一月,加徐光啟為太子少保。

崇禎六年(1633)八月,再加徐光啟太子太保、文淵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至此,他已是位極人臣了。十一月病危,仍奮力寫作“力疾依榻,猶矻矻捉管了曆書”,並囑家屬“速繕成《農書》進呈,以畢吾志”。

崇禎六年(1633)十一月七日,一代哲人逝世,終年72歲,溢文定,墓地現存於上海徐家彙徐墓公園。

第五章:天地不仁

第五章:天地不仁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筆者字面理解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天地對待萬物,就像對待芻狗一樣一視同仁。萬物生生不息,都按照自然法則在執行著。生也好,死也好都有其規律,天地無所謂對他們“仁”與“不仁”。

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聖人對待百姓,就像對待芻狗一樣一視同仁。百姓安居樂業、生老病死,也有其民風民俗,要用無為而制的方法來治理,也無所謂對他們“仁”與“不仁”。還可以引申理解為,無論出身貧賤還是富貴,均一視同仁、平等相待,君子不問出處,唯才是舉、人盡其才。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天地之間好像一個風箱,當中是空的,但抽動起來可以發出無窮無盡的風力。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道”是博大精深、深奧莫測的,幾千年的人類文明史也沒有認識其萬一,所以不要對它妄加評說。而現在有些人的思想不是偏左,就是偏右,不能默守中庸之道,常常以為自己很聰明,妄作主張,固執己見,互不相讓,像這種作為,不是聰明反被聰明誤嗎?如果要像以上這些多餘的做作,倒不如守住中和之道,少說、多看、多做,在實踐中去認識自然。

筆者感悟

老子在本章裡闡述了一箇中國人的重要觀點“順其自然”。

萬事萬物在自然面前都是平等的,無所謂對誰好對誰壞,各自都按照自己的規律和法則生存、進化、發展,相互間即相互依存,又相互排斥,就是在這對立統一的關係中,維持著平衡、進化、發展。所以“順其自然”才是“大德”。

越戰期間,有一陣子,美國人曾為高效守護其據點的軍犬而自豪。但後來,越共只派出一隻訓練得沉默寡言的*,即於夜色中盡數收購了美國軍犬的忠誠。原來,它們的驍勇得益於清一色的雄性。戰火中的情鬥再次雄辯地證明,在愛異性還是愛祖國的抉擇中,四條腿的“特種兵”們,更聽命於自然法則! 美國人的失誤與越南人的智慧在於,是否重視或更確切地說是否承認這一法則。

我國雲、貴一帶的邊民,格外尊重這條自然規律:他們從不養公豬,只是定期將圈中的母豬放出欄,讓它們透過與雄性野豬的情感交流,免費進行品種改良。

萬事萬物在自然面前都是平等的,自然決不會對任何一方有所偏愛,所以萬物都會按照自己的規律生存、發展、進化、死亡,人類只能順應自然規律行事,這就是中華民族“順其自然”的哲學思想。正是有了這套思想體系,古代賢哲不僅提出了樸素的自然和諧文明思想,而且在實踐中透過設定專門政府機構、頒佈法律法令等措施,集中體現了他們對自然生態文明的追求。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自然平衡法則

自然平衡法則

老子本章的內容好像是對今天世界現實的預言。建立“和諧社會”就是要建立自然平衡法則。

動物與動物之間嚴格遵守自然平衡法則,肉食動物會隨著草食動物的繁盛而繁盛,抑制了草食動物的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