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時,他耳朵突然一動,在亂哄哄的罵聲之中,赫然有數千人在齊聲吶喊,異口同聲。
“袁賊謀篡逆,奉旨討不臣!”
喊聲是從左翼傳來的,雖然加入齊聲大喊的人不多,只有一兩千人,但整齊的吶喊聲,卻壓住了數萬人的嘈雜聲,即便在最嘈雜的中軍這裡,也是清晰可聞。
“袁賊謀篡逆,奉旨討不臣!”罵詞沒什麼文采,但勝在朗朗上口,節奏分明。
“袁賊謀篡逆,奉旨討不臣!”明晰的節奏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吶喊聲以左翼的騎兵陣列為中心,如波浪一般向外傳開。沒有花樣,沒有變化,就是這麼簡簡單單的一句,卻勝過了千言萬語。
漸漸的,整個幽州軍都加入了齊聲吶喊,萬人共一呼,氣勢何等磅礴,直如怒濤拍岸,捲動千秋功過一般!
怒濤聲中,袁軍的喊聲很快軟了下去。
袁紹和韓馥欲扶助劉虞稱帝,被後者拒絕。這件事本來是很機密的,但被公孫瓚撞破之後,劉虞為了表明自身的清白,大張旗鼓的召集了幽州名士豪強,當著他們的面,拒絕了袁、韓的使者。結果,此事就在河北流傳開了。
公孫瓚的檄文中也提到了這件事,不過影響卻不大。
普通百姓和士卒都看不懂,就算懂了,也只會覺得袁將軍好厲害,連立皇帝這種事都敢摻合;劉使君好正直,好偉大,居然有人推舉他做皇帝,而且還被他拒絕了。
如果誰敢當面質疑袁紹,更不會有好下場,肯定會被他身邊的謀臣名士反駁成篩子。那些名士可不是擺設,他們最擅長的就是引導輿論了。
公孫瓚的檄文能佔得上風,主要在於袁紹在冀州立足未穩,根基還沒紮下去。若是等到兩三年後,他的檄文頂多也只能佔點口頭便宜了。
然而,在戰場上對罵,這件事就是大大的話柄了。
兩軍陣中都是旌旗如雲,但主將旗卻同是‘漢’字大纛。無論心中懷著什麼念頭,實際上在做些什麼,哪怕已經兩陣對圓,廝殺在即,可從名義上來說,兩軍依然都是漢軍。
在怒濤般的吶喊聲中,袁紹死死的盯著對面的軍陣,在雁行陣的左翼,兩面大纛迎風飄揚,完美的詮釋了罵聲的由來。
‘驃騎將軍王’
‘大漢冠軍侯’
“混賬,混賬!”袁紹氣得臉都白了,卻無可奈何,任他掌握著千軍萬馬,眾多喉舌,可在這一刻,他就只有捱罵的份兒。
想反駁?那可不容易,他得現想詞兒,簡單易懂,還得一陣見血,不然根本沒法跟對面抗衡。就算他想到了,也不一定有用,對方那個奉旨征討不臣的說法,是有來由的!
那是天子欽賜的權力!無論是勢力多大,兵力多強的諸侯,在大義名分上,都無法與泰山軍抗衡。除非……
見袁紹臉色不正常,沮授趕忙勸道:“主公勿憂,且讓他佔得一時上風便是,麴、張二位將軍麾下計程車卒,都是各自嫡系,只要主將不動搖,這些罵聲也不過是過耳清風罷了,不足為慮。”
他生怕袁紹怒火攻心,做出衝動的決定來。這位主公平時從諫如流,但固執起來也不得了,為了顏面又或其他什麼,哪怕是心裡明知是錯的,如果沒有一個恰當的臺階下,他也會頑固到底。
“嗯。”在沮授和一眾謀士緊張的注視下,袁紹終於還是壓住了怒火,長長的吐了口氣:“將不因怒而興師,小賊無恥,吾一時不察,為其所乘,此戰的指揮之責,就全權交給公與了。”
沮授大喜,躬身為禮,誠心誠意的謝道:“主公英明,授絕不辜負主公的信任……”
他不求這個虛名或功勞,但打仗也好,施政也罷,最怕的就是令不出一門,甚至朝令夕改。那樣的指揮,只會讓將士們無所適從。
此戰他一直負責籌謀排程,但命令都得在袁紹那裡中轉一下。
戰前倒是無所謂,袁紹有疑慮大可慢慢相勸,但真正到了戰場上,局勢瞬息萬變,一個短暫的耽擱,很可能就會成為改變戰局的關鍵,這種指揮方式,又豈能不讓他擔憂?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主公大有古賢者之風範啊,如此氣度,吾等敬服。”
沒等沮授表完決心,他就被擠到一邊去了,郭圖等人一擁而上,用諛辭如潮,連幽州軍轟雷般的吶喊聲都壓抑不住。
沮授暗歎一聲,接過了令旗,面色一整,斷喝出聲:“擂鼓!”
“咚!咚……咚咚咚咚!”
先是一兩面,隨即更多的戰鼓加入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