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清廷立下了曠世奇功,兄弟倆的名字和畫像,都進了皇家的凌煙閣,荷葉塘遲早也會成為後人紀念他們的故居。於是,他決心把故居建設得富麗堂皇。
1864年,同治三年(24)
曾紀澤企圖阻止叔叔大興土木,他拿出了父親過去寫給叔叔的家信。
曾國荃笑道:“你父親這封信,說的是擔心府第在亂世中難免被毀,如今太平軍已被大清蕩平,天下即將太平,已不是江西那時候的情況了。”
曾紀澤認為叔叔說得有理,於是兩叔侄開始設計荷葉塘老家興建的新居:曾氏祖上的住所富厚堂,要改建成相府;黃金堂是曾國藩出生的屋子,也要一併改造。
荷葉塘背靠的九峰山,又稱五老峰,是衡山七十二峰的少祖,吸足了南嶽的精氣,山青水秀,流水潺潺,令人怡然自得,頗有世外桃源之感。曾氏故居“富厚堂”遠看是一座龐大的山莊,青磚黑瓦,松白照牆,宋明迴廊式的格局,宅後古樹參天,鳥雀啁啾,的確非同凡響。
富厚堂座西朝東,佔地四萬平方米,全部是木石結構的建築,其構造是按北京王府的規制,堂名是曾紀澤根據《後漢書》中的“富厚如之”而取的。
進大門是一個四合院,院中有兩個草坪。二進臺階進入富厚堂主體建築,中門進正廳叫“八本堂”,下面掛著曾國藩的八本家訓:“讀書以訓詁為本,作詩文以聲調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居家以不晏起為本,做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下廳的後臺是神臺,五龍聖的神龕上直書“曾氏歷代生親神位”,頂上懸著“勳高柱石”匾額,是同治皇帝后來親筆書寫的。
北面是曾氏圖書館,引用了曾國藩北京寓所的名字“求闕齋”。這裡是曾氏子孫讀書課業的地方,齋內掛著三十二位聖哲的畫像。
求闕齋為南北對稱的三層書房,當時藏書約計三十萬冊。後面還有一棟兩層樓的書房,用來收藏曾氏重要書籍及諸子經史。裡面還有曾國藩的自勉之詞:“不忮不求,但反身爭一壁淨;毋揠毋助,看平地長得高萬丈。”
屋後是一座小型公園,山上有“小棋亭”、“鳥鶴樓”,無處不透出書香意氣、黃老莊子的絃音。
曾國荃和曾紀澤叔侄費盡心機,耗費巨資,用兩年時間建起這棟莊園,與此同時修復的還有黃金堂。
叔侄二人一手操辦這些事情,曾國藩並不知情。後來他回家一看,覺得過於奢華,非常生氣,指著“毅勇侯第”的橫匾對兄弟子女說:“天下多難,此等榮華均未必可靠!”
他令人把橫匾摘除,還表示他一輩子也不進去居住。
曾氏將相府設在崇山峻嶺之中,可就害苦了湖南巡撫。每當京城有重大諮文通報,要幾經周折才能送達荷葉塘。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曾國藩留任兩江總督和直隸總督,曾國荃回到浙江和江蘇任上,曾氏後人也都紛紛移居大中城市,甚至出使海外,荷葉塘終於成為一個古蹟。
299
曾國藩為清廷立下了第一大功,反而如坐針氈。早在曾國荃的部隊攻克金陵以前兩個月,曾國藩曾寫信給毛鴻賓訴苦。他說,他兩次接到戶部對他報告的批覆,都是懷疑他攬權爭利,措辭非常激烈。自古以來,握有兵權而爭權奪利的人,都是害了國家也害了自己。他雖然愚笨,但怎麼會不知道遠離權勢才能避免受人誹謗的道理!曾國藩感覺自己受到逼迫,同時也是基於歷史上那麼多的血腥教訓,裁撤湘軍、放棄兵權,自然是合乎時勢的做法。
曾國藩統帥的湘軍,是全國的湘軍中功勞最大、實力最強的一支。他審時度勢,知道他的這支部隊已經成為眾矢之的。只有徹底裁撤,才有利於保留其他的湘軍部隊,才有利於從湘軍中派生出的淮軍代替湘軍在清末的軍政舞臺上來唱主角,實現所謂的湘淮代興。
由於曾國藩從湘軍興起的早期就統領湘軍作戰,而且延續的時間比較長,統領的兵力較多,並且為湘軍的文化建設做出了很大的貢獻,人們有足夠的理由把他當作湘軍的集大成者。許久以來,很多人因此而把湘軍當成了曾國藩的軍隊,造成了一些誤解。其實,無論是廣泛定義為清末湖南地方部隊的湘軍,還是特指湘鄉團練部隊的湘軍,都不是由曾國藩創始的,也沒有因為曾國藩的裁軍而消失,甚至在曾國藩退出軍界直至去世之後,湘軍仍然有另外的統帥。
曾國藩從來也沒有指揮過全國的湘軍部隊,甚至也未曾與戰鬥在全國各地的湘軍統帥和將領做過有效的普遍溝通。湘軍從來就是一個鬆散而互相協作的體系,儘管有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