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邊的買賣霸住了,就是個金庫,霸住了藏邊、甘陝一線,再圖川、黔、桂,畢竟藏邊那邊的商家勢力小,而這三省的商幫,幾乎都是晉徽潮一帶的大商家,等咱們理出了頭緒,再針對他們不遲。
至於安南一線,還是依著你的路子來,那裡洋人稱霸,沒有穩妥的手段,安南商路不宜先開,就讓咱們的人先零敲碎打吧!”
楊士勤的說法,得到了潘仕成的贊同,西南、西北商路畢竟不是他的長項,而楊士勤的法子更加穩重一些。
“老爺子,那咱們主要經營什麼呢?”
對於要經營的商品,楊猛也要有個大致的瞭解,宜良田莊還有百十多洋鬼子呢!看看能不能現學熱賣,從他們頭上撈些好處。
“這個簡單,這些地方缺什麼,咱們賣什麼,除開害人的鴉片,只要能掙錢,咱們什麼都做。”
老爺子楊士勤的想法,倒是與岳父潘仕成不謀而合,經營傳統的買賣,可楊猛的心比他們要大的多,推廣洋貨,現在是個掙錢的好路子。
而這些洋貨,將來的雲南都要製造生產,現在就做,以後也不用專門開商路了。
“老爺子,我想問的是洋貨。”
“這個嗎?無非是布匹、香料、日用雜物,這些都是量大的買賣,不要怕單頭跑,藏邊、甘陝一帶還是有不少貨物的,只要選好了貨物,就組建些大馬幫。還有就是,咱們只做大宗的貨物,零散的買賣,還是要交給當地人的,利益均沾!這樣買賣才能長長久久的做下去。”
楊士勤雖說買賣做的雜七雜八,但眼光和謀略還是不差的,這些年精力有限,許多利薄的生意,他就沒怎麼做,老三才多大年紀,所以他也把自己以前的一些想法說了出來。
“親家,這買賣大了,只怕是人手不夠啊!”
潘仕成在一旁也聽得仔細,照著楊士勤的法子,這初期需呀的人手不少,做買賣不是人手越多越好,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出幾個害群之馬,那就把買賣砸了。
他擔心楊家步子太猛,萬一壞了名聲,這買賣就沒法做了。
“這個不必擔心,咱們楊家的買賣,主要走得是馬幫,在各地都有靠實的人,路上沒有買賣,東西到了地方,咱們還得再過一遍手。
這個事兒,也得親家幫忙,你們那裡精熟賬房的人多,給咱們派了一批,也好充實一下各地的人手。
剩下要做的就是組織人手了,雲南什麼最多?那就是山民,他們大多數在山上過得並不好,只要咱們有了足夠的馬匹,這些山民就是最好的馬幫人手。
這樣一來,不僅咱們的買賣做大了,也能讓雲南的山民有條好一些的活路,之前就有許多頭人找過我,但咱們家的買賣有限,用不了這許多的人手,我就沒有答應,這次正好,用了這些人,亂民也能少上許多。
正巧親家要回去,多給派些賬房過來,趁著老大購買馬匹的機會,咱們把各地的管事都弄回來,重新整合一下,讓他們在一個地方呆久了也不成,花花世界迷人心啊!”
老爺子說的這些,楊猛卻有些不認同,做批發雖說賺錢,可雲南的家業大、耗費大,終端市場他覺得也應該佔據,利益均沾不是不行,但必須以楊家為主。
“岳父大人,晉徽潮各大商幫的商家是如何做買賣的?”
自己的想法太超前,就怕實施上有難度,還是問一下專家為妙。
“一個或幾個東家建立總號,總號一般設在老家,由各位東家選擇掌櫃,然後派往各地,掌櫃負責買賣,一般的東家基本不參與買賣。
各個商幫的架構大概就這樣,選聘大掌櫃和各個鋪子的掌櫃就變得格外重要,萬一所託非人,這買賣就不好做了。”
楊家的買賣,與商幫相比還差了一些,山民是好用,可他們之中懂得經商的不多,楊家想要成立一個商幫,很不容易,起碼現在就面臨人手的問題。
而這個恰恰是最為緊要的,也是潘仕成最為擔心的,在大清做買賣,不同於和洋人做買賣,洋人只看貨物好壞、價錢的高低,而在大清信譽很重要,你沒了信譽,這買賣就寸步難行了。
第八十九章 立商幫(下)
聽了潘仕成的解釋,楊猛思忖了片刻,大略的組織了一下自己的東西,又問了一句。
“岳父大人,洋人可有公司一說?”
“有!最有名的就是英吉利的東印度公司,咱們這邊的鴉片,最大的供貨商就是東印度公司,其他各國以前也有類似的公司,但英吉利的東印度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