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5部分

,而製造的成本,這水雷怕是幾個普通人受過一定量的訓練,手工就能製造出來,而一顆威力正常的開花彈,至少需要十幾個人,幾臺或者十幾臺機器的協作才能完成。

戰爭,表面上打的是雙方軍隊的戰力,實際上打的卻是彼此的國力與工業水平,維持國家正常運轉之下,一國能拿出多少糧食、多少軍費,這決定著軍隊的數量;而一國的工業水平,則決定著軍隊的戰力,槍械射程的遠近、威力的大小,由工業水平決定,而火力的密度,也與工業水平息息相關。

論工業基礎,即使經過了數年的發展,楊猛治下的省份依舊不如英吉利,雖說楊猛這些年建造的軍工業規模很大很大,但持續的生產能力,卻受到了國力的制約,畸形的工業很難維持長久的戰爭,若是虎門這樣的消耗戰,打上三五年,即使楊猛建造的軍工業再龐大也會被英吉利拖垮的。

這原因也簡單,只有兩個字:糧食!一旦戰爭開始,外部進口的糧食就要大打折扣,很有可能外部的糧源會因此而斷絕。

江南之地的四大湖區,至今沒有到手,楊家所轄的田莊,產量面前能夠自給,可楊家所轄的人口又有多少呢?

雲南、藏邊的人口基本上屬於楊家,貴州、廣西能夠達到七八成,四川四五成,兩湖廣東兩三成,皖贛一兩成,兩江蘇浙楊家大規模的田莊寥寥無幾,直隸、山東、河南以及西北之地,就更少了,整個大清四萬萬人,楊猛治下的百姓也就一萬萬多點,將江南的四大湖區攏到自己手裡,楊家的人口可以衣食富足了,剩餘的人怎麼辦?

三萬萬的人口,一場大的饑荒,就能奪去成百上千萬人的生命,軍事實力,楊猛可以在短時間之內拉近與列強的差距,可國力呢?若是全國有四分之三的百姓食不果腹,戰爭即使是在本土打響,楊猛的勝算又有幾何呢?

人口多意味著潛在的兵員多,但也意味著龐大的負擔吶!不能遏制國內的戰亂,不能讓大清的農業步入正軌,就意味著楊猛不能發起長時間、大規模的戰爭。

軍力的強弱不是關鍵,工業水平的高低也不是關鍵,關鍵的是國力的強弱,只要國家能維持,勝算就有**成,國家難以為繼,就只能打打示威性的戰役了。(未完待續。。)

第七百二十三章 價值

與英軍的第二次虎門交鋒,打到這種程度,基本已經定局了,珠江口被封,又受制於虎門炮臺,無論是攻擊廣州還是登陸虎門,英軍不付出相當的代價,也是不可能的。

著力攻擊珠江口,有木排水城和虎門炮臺配合,若是有足量的水雷,英軍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憑著二十艘戰艦,想要突破虎門防線,今天起碼是不可能的,至於以後如何,還得再戰看結果。

同樣,虎門炮臺受制於火炮的數量,與戰艦的靈活,想要給靈活遊走的戰艦,以致命性的打擊,運氣的成分佔了太多太多,勉強自保,就是如今虎門的現狀。

不經歷戰爭,不會有實戰的經驗,虎門炮戰,對楊猛來說也是一個警醒,原本想著以虎門的五百多門火炮威脅英吉利的一個艦隊,這樣的想法,今天再看多少有些幼稚與天真了。

炮臺是死物,射程與射角終究是受限制的,而戰艦是活物,輾轉游走、靈活避讓,即使沒有戰爭迷霧的遮擋,虎門炮臺想要擊潰一支艦隊,也是有相當難度的。

試探性的戰役打到現在,已經失去意義了,再拖延下去,只是徒增傷亡而已,這一次試探,楊猛不知道英吉利人得到了什麼,但對他來說,收穫是很大的。

岸防防禦系統的建立迫在眉睫,新軍實戰經驗的積累需要時間,新式岸防武器的研發也需要時間,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楊猛必須在近期控制大清了。沒有一個統一、和平的國家。要想與英吉利或是峨羅斯展開國戰。基本是不可能的,國家沒有相當的實力,單靠戰爭和強盛的軍力,是不可能長久的。

“讓王奉友放開了打!虎門存放的彈藥一兩天是用不完的,盡最大努力損傷或是擊毀英吉利的戰船。”

雖說已經到了徒增傷亡的階段,但打擊敵人,仍是軍隊的天則,戰艦多一分損傷。接下來的戰爭就要延後一分,到了真刀真槍開乾的時候,才知道自己準備的有多不充分。

英軍的指揮官,可能也是抱著同樣的想法,虎門的炮戰一直持續到傍晚時分才慢慢的停歇了下來,夜戰,對虎門炮臺就有利多了,即使是戰爭迷霧,也遮不住戰艦開炮時的火光,若是英軍想要夜戰的話。才是楊猛求之不得的呢!

“知會沿途的人馬,統計一下英軍戰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