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如果沒有大位之爭,他對兩位兄長會親近些……
可如今,兩人卻成了他初登帝位大威脅。
這種想親近卻不能親近感情,讓他十分難受……
而壞訊息還後面,他兩位兄長聽說親爹崩逝後,一個直接就倒地不起,性命垂危,一個連夜趕路回京,也半途病倒,只能就地休養……
如果兩人有什麼不測,他又該怎麼向九泉之下父親交待?!
“聖人!!”小順子一聲驚叫打斷了李治沉思。
李治眼中有了焦距,烏沉沉眸子一動不動地盯著小順子:“他……情況如何了?”
小順子連臉上雨水都不及抹去,就伏地哭道:“小奴無能,去晚了一步,國公他、他已經薨逝了……”
李治登基伊始,加封諸宗室,從吳王李恪被加封司空開始,每個兄弟都大加封賞。到了承乾這裡,李治以其為先帝嫡長子為名,給他封了個國公爵位,不高也不低,長孫無忌雖然想要反對,但看帝上臺需要市恩份上,也沒有異議。而宗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悶聲發大財……
只是想不到,這道加封詔書才發下去沒多久,出爐國公就薨逝了!
李治聽了小順子話,差點暈過去。
真是一波剛平一波又起啊……
李治身子坐榻晃了兩下,扶著頭勉強壓抑住陣陣暈眩,沉聲道:“請長孫相公過來……”
這句話這些日子裡出現頻率奇高。
小順子哪敢多話,忙翻身爬起來,一溜煙退出兩儀殿……
這時,天外忽然傳來一聲炸雷巨響,整個大殿都被撼動了,震得隆隆作響……
李治託著額頭,雙目緊閉,口中喃喃自語:“怎麼會這樣、怎麼會這樣……”
一旁崔內侍有些擔心地看著李治,生怕他也突然犯病了……
偏這日壞訊息像是紮了堆一樣,接踵而來。
小順子還沒把長孫相公請來,王內侍卻從東宮回來了,帶來了又一個壞訊息。
一進門,王內侍就習慣性地窺探了一下上座人神色——熟悉地方已經換了一個不算太熟悉面孔,王內侍也不由得微頓……
李治對伺候過他爹老人都很優待,宮人們根據遺詔都被好好安置了,該當女官當女官,該出宮也都放出了宮——吳詡這貨比較倒黴,後一刻被追認成了先帝遺妃,就不能出宮回家種田了,按照無子嬪妃例被送去了佛寺。
而內侍是終生不能出宮,崔內侍和王內侍二人李世民身邊多年,十分得用,李治就把他們兩人留身邊,主要負責兩儀殿和甘露殿內務。而原先負責東宮麗正殿事務王內侍則被調到了王皇后身邊伺候,繼續留東宮。
李治身邊只留小順子隨侍,大有讓這小子接崔、王二人班意思……
王內侍心裡有數,平日裡也特別關照小順子,自己則常後宮和兩儀殿之間跑動,為年輕聖人傳話辦事……
由於要守孝,李治這個帝暫時住兩儀殿,而不能馬上搬進甘露殿居住。東宮後院諸人也還留東宮沒挪窩,只等孝期滿了,才能搬家。
王內侍今天本來是去東宮報告掖庭宮整理進度,結果十分倒黴地遇上韋良娣發瘋場面。
韋良娣是貞觀二十三年春節後不久,難產生下一個女兒,是為李治第二女。但那時李二陛下病情加劇,李治日夜甘露殿侍疾,根本無暇顧及自家後院,連韋氏生產也是隨意應了一聲,之後一次都沒回過東宮。而王氏見韋氏沒能生下皇孫,也很失望,只是草草辦了小二孃彌月,就以聖人不豫為由,連百日都省了,對韋良娣是置若罔聞……
這種境遇與一年多前蕭良娣生女場面簡直是有天壤之別!
韋良娣氣得要死可又沒辦法!
本來以為生了個女兒,就可以跟小大娘爭寵了,誰知太子連看都不回來看一眼!
她生孩子時傷了身體,坐月子時候又不慎染上了寒症,幾個月都沒能下得榻,整個人像是失水鮮花一樣迅速枯萎……
容顏沒了也就罷了,如果連地位也保不住了,韋良娣能不瘋嗎?
李治登基伊始,褚遂良強烈要求下,就馬上冊封了太子妃為皇后,以便統領後宮。但東宮後院諸人卻沒有馬上得到冊封。
直到這個月初,王氏才上了為諸女請封條陳,今天她正好召集了眾人宣佈李治批覆後冊封結果呢。
蕭良娣東宮地位本來就高,又育有一子一女,上來就封了妃;
剩下韋良娣為婕妤,劉孺人和鄭孺人為美人,楊氏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