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重視就會失去儲君之位,失去儲君之位就意味著丟掉性命。
而他為了一個孌*童與君父長期避而不見,豈不是任人乘隙而入?
吳詡慚愧地發現,她一直以來只把李世民與李承乾之間的矛盾看做是父子之間鬧彆扭,卻忘了他們兩人還分別是這個帝國的掌權人和繼承人。
“還是阿徐說得明白。”
作為父親,李世民也許疼愛兒子,捨不得放棄他。
可作為帝王,李世民是不會姑息一個跟他不是一條心的儲君的,所以李世民不斷地把心腹重臣派到東宮去教導承乾,希望他能成為自己期待的皇太子。
承乾不但不領他爹的情,還主動與君父疏遠,這簡直就是在自尋死路!
他的兄弟當然是不會放過這個好不容易出現的父子君臣之間的裂痕……
君不見扶蘇、劉據這些苦逼繼承人是怎麼被廢的嗎?
都是跟自家親爹不親近鬧的啊!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
不得不說李泰那小胖子的輿論攻擊還是有點成效的——大唐帝國是不會接受一個名聲越來越壞的儲君的,除非承乾自己站起來扭轉乾坤,否則他還是會走上被逼造反的道路!
比起虛偽的小胖子李泰,吳詡當然還是比較傾向於李承乾繼續當太子——這可不是小吳同學對承乾哥哥有啥啥心思,她只是私心想蝴蝶一下李小九的歷史。
按照正常歷史進度,李小九既然已經娶小王姑娘做晉王妃了,那他離當太子也不遠了。
如果承乾哥哥沒有造反,那李小九就當不成太子了,是不是?
李小九當不成太子,那以後不就沒她吳詡什麼事了,對吧?
所以小吳同學堅定不移成了保□□!
只可惜太子承乾聽不到她的心聲,她只能在太子妃蘇氏進宮拜訪晉陽公主的時候,若有若無地嘀咕上兩句。
蘇氏不愧是大家出身,真的是個很沉得住氣的女子,先前因為一時糊塗與太子生生疏遠了,後來經歷太子兩次病倒不起,飽嘗世態炎涼,又得了吳詡的提點,她算是看明白了。
她以及她的家族已經與太子承乾牢牢地綁在了一起,休慼相關,生死與共。
不管她與丈夫再怎麼相敬如冰,也不能讓丈夫失去儲位。
吳詡有一句話說得對,就算不為自己著想也要為她自己的兒子想想——自古登上儲君之位而沒有當成皇帝的人,有幾個有好下場的?
傾巢之下安有完卵?!
為女則弱,為母則強。
與其吃那些無所謂的閒醋,倒不如盡己所能修補丈夫與聖人之間的關係,保住了東宮,才有自己孩子的前途啊!
作者有話要說: 東宮開始反擊了~~
第一步,必須是拉攏李二這個二十四孝親爹!
第二步麼,大概就是多生娃少惹事吧XDD
第五章 奪嫡 15
儘管李二陛下對魏老爺子作出了重重特殊待遇,企圖讓他高興之下,病情有所好轉,但上天還是堅定不移地把老魏同志給召走了。
在李世民走訪魏家的三天後,鄭國公府傳出魏徵彌留的訊息,李世民當時正在上朝,乍聽訊息立刻淚流滿面,只道:“朕昨夜還夢見魏徵生平,想不到現在就聞噩耗……”說罷就撇下眾臣,帶著太子往魏家趕去。
朝中大臣十之八*九被老魏同志噴過,但大多數人還是敬他耿直的,聽到這個訊息,也多是惋惜不已。
李世民奔到魏徵府上,一直待到傍晚才回宮,看樣子當時必然哭得十分悽慘,回到甘露殿時兩眼腫得跟個核桃似的,把宮中伺候的人都嚇了一大跳。
好容易伺候這位主子更衣潔面,左右宮人正想勸李世民去招個美人放鬆一下,就聽李二陛下嘆道:“玄成今舍我而去,吾朝故舊又少一人了……”說完又哭上了。
王內侍等人平日裡最會揣摩李二陛下的心思了,此時也慌了神,忙派宮人兵分N路,找了太子、魏王、晉王、晉陽公主、衡山公主等人前來勸解。
不說兄弟姐妹幾人各懷心思,各顯神通,總算勸住了李世民。
卻說魏徵這一死,朝堂之上的格局立馬一變。
魏徵出身寒門,本是朝堂上寒門官僚階層的中流砥柱,魏徵這一去,寒門階層的實力自然受到極大的損傷。而與之相對的關攏貴閥階層卻因為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的晉升,在朝中的勢力漸漸又開始佔上風了。
李世民仍浸在魏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