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如泰山,而回家的距離,依然會被小小的車票錢和沒時間的理由壓垮。
汽車掐著點駛出車站,頭伸出窗,向母親揮別,清河車站,漸遠,離去的不捨,漸近,濃稠地掛在心頭,只有夏小麥帶著絲絲溫暖的緊握手掌,能夠稍稍緩解。
這個點,呂歆大概也要出發前往申市了。
申市是個好地方,如果投胎的地點能夠選擇的話,想來不少人會擠破頭地往那裡去。
但杜毅對申市,好感欠奉。
那個燈紅酒綠晝夜不息的城市,在他看來,猶如龍潭虎穴,不適合雜魚生存。
今生不願做雜魚,那對申市的情感,會不會隨著人生軌跡的轉變而更改?
杜毅料想,必然是會的。
但會到什麼程度,只能且看明朝。(未完待續)
ps:感謝“天¢不負”大神和書友“の﹎平平淡淡”的打賞支援,感謝各位的月票。
第147章 借雞生蛋
到了婺市,杜毅和夏小麥一起率先去了趟公司。
閒來無事,馮思瑾正叼著根棒棒糖,漫不經心地在看新聞,杜毅突然推門而入,她嚇了一跳,匆忙站起。
雖說杜毅沒有明確公司的規章制度,但上班期間吃棒棒糖,怎麼都不符合職業操守,在和杜毅打了聲招呼後,馮思瑾急忙把棒棒糖從口中取出,想扔了,卻聽到杜毅笑道:“別緊張,吃你的,我沒那麼苛刻。”
杜毅的確是個好說話的人,但他越好說話,馮思瑾越覺得不好意思,吃也不是,不吃也不是,只得尷尬地笑著撓了撓頭。
在杜毅看來,每個人都有散漫怠惰的因子,這些因子在再嚴肅的工作環境下,也會頑強地溜出來,讓人尋縫覓隙的偷懶。
能夠體諒這種惰性,只要大家能把自己的本職工作完成,杜毅倒不介意給大家一個稍微寬鬆些的工作環境。
前世,杜毅時常會聽說別人家的公司是怎樣怎樣的,現在自己開了公司,他覺得在保證公司正常運營的情況下,要是能把公司經營得連其他公司的員工都交口稱讚,也算是一件了不起的事。
再說公司現在本就人少,搞得太過嚴肅,可就一點活力都沒有了,他招的都是些年輕人,過於條條框框的環境,除了讓人呆不下去把人趕走,並沒有多少好處。
其實。公司一旦發展壯大了,人一多,競爭會自然而然地漸趨激烈。
到那個時候。大部分的員工都會有完成甚至超額完成本職工作的自覺。
而積極進取不滿於現狀,敢拼敢闖敢奮鬥的,從來都是極少數人,要想把每個人都透過規矩教化成那樣的人,絕對不現實,過於教條化的管理,在杜毅眼中。沒有必要。
進了自己的辦公室;瀏覽了下三國殺在十一期間的銷售情況;出於每天都在關注;沒驚喜也沒意外;可以確認銀行卡里的數字,只會越滾越大。杜毅把電腦讓給了夏小麥;出了辦公室,再次找上了馮思瑾。
他讓馮思瑾最近關注下服飾行業,學習下諸如面料、剪裁之類方面的知識,馮思瑾從中猜出了資訊。問他是不是打算開家服裝公司,已經下定了接下來要開家專注於網路銷售的服裝公司的決心,杜毅沒有否認。
開服裝公司的誘因,當然是他之前想給父母另謀出路的想法。
不過,在此之前,杜毅原本沒打算這麼早投身到這一時機還不夠成熟的行業。
也就是江詩韻家現在陷於危難之中,促使他想提前嘗試下在這個時間點,是不是有可行的機會。
一個行業總是要靠先驅引領起來,網購行業將會在接下來的幾年。進入爆炸式成長階段,儘管現在搶灘進入網路時尚服飾這一網購分支行業,時機早是早了點。但搞不好搶了先機,就佔穩了地盤,可以更早地打響品牌知名度,風險和機遇並存,小規模地投入嘗試下,杜毅認為是值得的。反正他對這個行業也很陌生,需要點時間積累經驗沉澱基礎。
不同於以往想自行建廠交由父母打理的是。杜毅現在的想法是,借雞生蛋。
所謂借雞生蛋,就是類似阿迪、耐克之類的代工生產模式。自身沒有工廠,公司最大的價值所在就是品牌。
化用農夫山泉的一句廣告詞演繹,便是:“我們不生產蛋,我們只是蛋的銷售商。”
把生產交給江詩韻家,他只負責服裝品牌的銷售運營,如此一來,諸如生產裝置、工廠勞工等,他本身不擅長也沒時間打理的問題,就無需過多操心,在這些方面需求的短期大量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