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和裕王一點關係也沒有,其實有一定的關係在裡面。秦泰在逼宮之前,得知了海瑞的事情,而且知道了一些外臣不應該知道的事情。這些事情雖然有的是秦泰自己的想出來的,有的是逼問出來的,但是秦泰在事後總覺得太容易了。所以秦泰總覺得這些事情有人早就暗中策劃好了,秦泰只不過是對方的工具罷了。雖然秦泰沒有見到嘉靖皇帝朱厚,沒有直接教訓道嘉靖皇帝朱厚,但是嘉靖皇帝朱厚還是被秦泰的舉動嚇住了。不久之後嘉靖皇帝朱厚就去世了,其中秦泰要承擔一部分的責任,為此秦泰被罷官留在家鄉等訊息。要是按照秦泰的分析的話,其實嘉靖皇帝朱厚是被自己的兒子裕王逼死的,當今的隆慶皇帝才是幕後黑手。氣死了自己的老子不說,還讓秦泰背了這麼多年的黑鍋。不但隆慶皇帝利用秦泰,還有許多的人都在利用秦泰。李貴妃利用秦泰,阻止了後|宮的新鮮血液的加入,防止了別人奪走自己的寵愛,也預防了將來有人和她的兒子搶皇位。馮保利用秦泰對付孟衝,想取得司禮監掌印太監的地位。高拱利用秦泰對付徐階,搶走了內閣首輔的地位。就連譚綸和張居正在幫助好友秦泰之餘,也有自己的私心。譚綸利用這次刑部大牢事件,不但成功的完成了隆慶皇帝交代的任務,而且從張居正手裡分走了一部分刑部的勢力。
第三回 聖嬰大王三
秦泰雖然不想捲入政治派系鬥爭,但是不代表他對此一無所知。如今的局勢相當混亂,比起當年嚴嵩把持朝政的時候還要亂。當年秦泰剛剛入仕,就覺得朝廷關係太混亂。嚴嵩一黨控制著當時一半的勢力,徐階為首的清流控制了近二成的局面,還有一股勢力看上去是牆頭草,左右擺動著不知道會怎麼樣。其實這股勢力幕後的操控人就是嘉靖皇帝朱厚,他把局面控制在自己手裡,當嚴嵩一派做過頭的時候,這些人就會出來和清流一起制衡嚴嵩。當嚴嵩執行嘉靖皇帝朱厚受阻的時候,這些人會站出來和嚴嵩的人一起對付清流或者地方勢力。三方勢力錯綜複雜,可是說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時而是盟友時而就是敵人。秦泰就覺得這好像是“三國大戰”。如今的局面比當年更亂,隆慶皇帝算是一股勢力,但是他的內部不團結。李貴妃分走了一部分的力量,孟沖和馮保之間的內鬥又消耗了不少。如今隆慶皇帝為代表的勢力,真正在隆慶皇帝手裡的權力並不多,隆慶皇帝幾乎已經無法駕馭。朝中的勢力表面上看上去是兩股,較大的一股是徐階,高拱控制著另外一股勢力。其實並不是這樣的,秦泰早就看出徐階和他的弟子張居正有了分析。在原屬於徐階為首那一方,早就分成了好幾股勢力。徐階控制的一部分,他們以徐階馬首是瞻,被大家稱之為了“老黨”,不但觀念守舊而且開始變得任人唯親。只要是他們自己人,不管對錯都要支援,已經失去了原則和正義,開始像嚴嵩一夥人。張居正為首的一部分人自稱“新黨”,不但銳意進取,而且大膽改革,大有大展拳腳的打算。一部分人不算是“老黨”也不是“新黨”,作壁上觀而已。高拱的黨派也有了變化,自從高拱被貶之後,有的投靠了徐階,有的加入了張居正,有的當上了隆慶皇帝的爪牙,更多的人選出了新的領袖。因為譚綸受到了高拱的牽連,被逼離開京城,所以圍在譚綸身邊的支持者也開始變節。就算沒有公開和譚綸決裂,也和譚綸漸行漸遠,大家都以為譚綸因為高拱已經失去行情。沒想到譚綸和高拱這麼快就又回到了權力核心,而且高拱出任內閣首輔,譚綸也如願以償地進了內閣。原來的下屬有的“負荊請罪”,有的再次投靠,更有的人脫離原有的組織來加入。為了快速收回權力,為了不影響大家來投靠,高拱和譚綸決定對背叛者既往不咎,只要大家願意效忠自己,就不再追究過去。
這樣一來就是大混戰了,隆慶皇帝一股,李貴妃一股,孟衝一股,馮保一股,高拱一股,張居正一股,譚綸一股,徐階一股,其他還有不少“牆頭草”和中間派。這麼亂的局面真的很少見。隆慶皇帝和李貴妃是夫妻,只要不損害李貴妃和她孩子的利益情況下,李貴妃一般會支援隆慶皇帝。馮保和李貴妃是盟友,更是新的主僕關係,所以馮保一般情況下會聽從李貴妃的號令。孟衝的一切幾乎都是隆慶皇帝給的,孟衝很清楚,一旦隆慶皇帝放棄自己的話,孟衝馬上回被馮保取代。所以孟衝一邊對隆慶皇帝言聽計從,一邊在為自己找後路。孟衝本來和內閣首輔徐階走得很近,他們一個內相一個外相,幾乎掌控了整個朝廷。沒想到孟衝出現了一個勁敵馮保,在宮中分化他的勢力,徐階也和高拱發起了黨爭。徐階和孟衝聯手,架空隆慶皇帝,給高拱下了一個套,要是沒有秦泰的破壞的話,高拱和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