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趙雪萱明白過來,“來來來,那我剪食物的,你剪人的!”
“OK!”
在別的組還在看素材的時候,陸以圳和趙雪萱已經投入到直接的工作裡。
趙雪萱直接拉動時間軸,把麵條大概的製作過程剪輯出來,而陸以圳則把刀削麵手藝人鍛鍊削麵技術的過程單獨挑了出來。
然而,緊張工作著的兩個人,並不知道,其實……陸以圳的身份,已經在悄無聲息中為二人開啟了一道新的大門。
評委組。
“沒想到陸以圳那個小孩,還是挺專業的。”率先發話的是國傳大學導演系的系主任,“不知道這些觀點有多少是他自己的,但是對於畫面結構的設計、光影運用的構思,都是非常出彩的。”
戲文系的教授點頭附和,“雖然故事單薄了一點,不過後來的敘事結構把故事撐起來了,這點非常難得。就作品質量來講,給獎應該沒問題……當然,我建議,最好再給陸以圳一個單項獎。”
只要發現對方並不是浮誇的小孩,這群帶多了學生的老教授們,倒也並非是固步自封的人。
而且戛納影帝在國傳二度奪獎,顯得國傳大學的逼格高高噠!順便給學校和這個微電影大賽增加點社會曝光!
多划得來的買賣!
另一位教授附和著點頭,“哎呀,那就給他導演獎嘛——”
“他不是導演,也不是編劇。”系主任把報名表推過去,“他寫的是攝像和剪輯。”
——偏偏單項獎只設了四個,導演、編劇、男女演員。
“……”三個評委面面相覷,然後索性望向來自央影的幾位教授。
陸以圳的直系系主任笑眯眯,“我們家的孩子,我們還是避避嫌,不參與意見了。”
“……”
最後,評委會主席,來自上海滬江影視學院的副院長拍板,“沒有單項獎,增加一個就可以了,規矩是人定的,大家都是搞藝術的,也不要那麼死板嘛!”
…
兩個小時的剪輯環節結束。
比起別的小組的手忙腳亂,陸以圳這邊,可以說是遊刃有餘了。
在趙雪萱幫他完成了初剪之後,他親自將影視素材交錯剪輯,運用了大量的鏡頭,製造出了相當明快的節奏,甚至還有額外的時間做了一點字幕和特效。
於是,當大螢幕上放出陸以圳這一組的剪輯成果之後,所有評委的表情都變成了=口=!
比起其他小組做出來溫情慢節奏的宣傳片,陸以圳這一版簡直像個小電影……嚴格按照交叉蒙太奇的規律,兩個敘事脈絡由慢到快,最後重合在熱騰騰的刀削麵出鍋的鏡頭上。
當然,對於一個30秒的宣傳來說,就算前面緩慢的部分,每個鏡頭也只不過給了三秒而已。
把美食紀錄片的宣傳片剪成了一個熱血沸騰的商業片的本領,真的不是什麼人都有吧??
各位評委交換了一個眼神,彼此的腦海中,首先浮出的兩個字就是——“天賦”。
雖然隨著電影的發展,它有了越來越多的竅門和前人的經驗供電影人去學習、參考,但它終究還是一門藝術,像美術、音樂、舞蹈這些藝術門類一樣,你可以透過勤學苦練增加技藝,而更多的業內大家,都有著你根本無法企及的天份。
這種天份,讓人第一眼就能看出來,他天生就屬於這門藝術。
看了眼自己手裡已經初步定下的獲獎名單,這一刻,評委們完全不覺得自己是在給影帝走後門……或許,今天一次偶然的破例,就會讓他們成為名垂青史的“慧眼識珠”。
於是,很快,主持人宣佈了各個獎項的去向。
最先頒佈的是最佳男女主角。
一個懸疑微電影的男主角和演一個盲人的女孩分別摘得這兩項獎。
接著是最佳編劇、最佳導演。
趙雪萱原本很期待這兩個獎項,但實力強勁的對手讓她很快希望落空。
不過這不要緊,趙雪萱悄悄攥起拳頭,反正單項獎也沒有錢拿!還有影片獎項在後面呢!
然而,與她繼續期待的頒獎內容不同,主持人口中又宣佈了一個獎項——
“今年,我們還設立了最佳剪輯技術獎,用以表彰在第二環節內突出作品的製作者,那麼第一個拿到這項獎的是——”主持人頓了頓,微笑著念出了名字,“陸以圳。”
全場譁然。
“這名字怎麼這麼耳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