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走茶涼,每年過節的時候,該給他的一份禮品,都沒有省,特別關照人搞好跟他的關係。
崇禎三年朱大典果真起復,回福建任右參政之職,可以說是官復原職,不久便被招到京師之中任右僉都御史,這一次正好趕上登萊之亂,徐從治受傷不能視事,山東要有一個人來主持剿撫之事,於是朱大典便按照原來歷史上的軌跡,果真臨危受命,被朝廷任命為了山東巡撫。
一聽到這個訊息,於孝天就笑了起來,看來他提前花的那些銀子,還真就沒有白花,朱大典這條暗線,他已經養了很多年了,從天啟五年開始,到現在起碼已經七八年了,現在總算是用上了這條線。
朱大典這些年可是著實從他這裡,拿了不少實惠,但是於孝天卻從未讓他為自己辦過任何事情,但是始終都對他客氣有加,在朱大典三年起復,到福州官復原職的時候,於孝天還專程去拜訪過他,朱大典那時候就試圖含蓄的問過他,於孝天這麼對待他,有很麼要求沒有。
當時於孝天說的是大義凜然,好一通馬屁,把朱大典拍的很爽,說什麼只不過是仰慕他的為人罷了,並無要賄賂他的想法,純粹只是為了交好於他云云。
朱大典當時也真的信了,還拍胸脯保證,只要以後用得著他,那麼一定會給於孝天幫忙云云。
接著朱大典便到京師之中,當了右僉都御史,這一年多來,在京師倒是也為於孝天說過話,這一次調於孝天北上討賊,起初朱大典還想要攔著,不想讓朝廷給於孝天找這苦差事,可見朱大典也算是知恩圖報,真的想替於孝天做點事情。
現如今朱大典臨危受命來了山東當了巡撫,第一件事就是要想辦法討平叛軍,而眼下朱大典手頭上可用的兵馬,卻並不多!
在山東,現在有大概四千多人的川兵,七千多人的浙兵,不足一萬五的魯兵,但是這些兵馬之中,堪戰的兵馬幾乎沒有,川兵不用說了,兩個多月之前,他們還有八千多人,在明軍總兵鄧玘和副將王洪率領下赴援萊州。
但是鄧玘和王洪心知上面不知道接下來是否是要招撫叛軍,所以裹足不前,距離萊州數十里停止前進,坐等觀望風向,孔有德看準了他們怯戰的想法,突然率軍突襲他們的大營,結果川軍大敗潰散,現如今僅僅收攏起來了三千多人,鄧玘也被朝廷罷官逮問,由副將王洪暫時率軍。
所以川兵新敗叛軍不久,軍無鬥志,士氣低落,現在根本已經拿不到檯面上了,而且他們當初潰敗之際,差不多把傢伙什子都丟光了,現如今三千多川兵,連武器都沒有能配齊,甲冑更是少得可憐,當輔兵都嫌他們不夠看,所以別指望他們有大用了。
剩下的幾千浙兵,更不用說了,浙兵從來都不是很能打,別看戚繼光當初起家的時候,戚家軍最初的班底,乃是浙江義烏人,但是這些年來,浙兵從來沒有聽說過有誰能打的,而且這些浙兵,還是兩年多前,從浙江調往北方的兵將,早已思歸,戰鬥力據說十分低下。
至於那些山東兵,就更是戰五渣一級的,這段時間,叛軍和山東兵馬多有交手,山東兵從無勝蹟,打一仗敗一仗,損失慘重,不少山東兵為了活命,只能選擇轉投叛軍,成了叛軍的炮灰團。
從心理上,現在山東兵將,提起叛軍就覺得肝顫,兩腿發軟,指望他們去大敗叛軍,簡直就是笑話。
在歷史上另一個時空之中,其實這次平定登萊之亂的主力,還是用的關外的關寧軍,這幫關寧軍剛剛在大淩河城吃了敗仗,好不容易逃回了錦州,又被調入了關內平叛,別看他們打不過建奴軍,可是對付叛軍的時候,卻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而且調入關內的遼東諸將,心知在大淩河城一戰之中,他們表現不佳,朝廷正看著他們不順眼,要是這次入關平叛,再不撈點功勞的話,他們恐怕腦袋不保,故此領兵入關之後,變得相當兇悍,數戰之下,把孔有德的叛軍打的落花流水,最終並且聯合其他各路兵馬,先接了萊州之圍,接著又攻下了叛軍佔領了登州城。
總體上來說,平定叛軍之亂,關寧軍是功不可沒的,至於其它各路人馬,都是配角,跟著起鬨罷了,只有在攻打登州城的時候,各路兵馬看到叛軍大勢已去,於是士氣大振之下才出了點力。
但是眼下朝廷把於孝天的閩兵調來了登萊,卻並未動用關寧軍入關平叛,故此整個山東這邊,在於孝天看來,也只有他的手下才有真正的戰鬥力,將會成為這一戰的絕對主角。
當然如果他想要讓天下人對他的於家軍刮目相看的話,想要朱大典倚重於他的話,那麼就唯有先拿出點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