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體育節目。男友一直不語,末了只得意地來了一句:“我記得你挺愛吃冰激凌的?”我略作搜尋,迅速找到座標,翻到那一頁,可我只喜歡吃香草味的呀! 標籤是這樣的層出不窮,這樣的令人目不暇接,如果你很久不看報紙,不上網,可能就被現在那些標籤遺棄了,像我。被現在的所謂新左派、新主流、新民主主義、自由派之類的東西搞得暈頭轉向,這些新新詞語最近開始屢屢出現在我們書吧的談話中。有一天,剛寫了關於當前影響中國的四種力量的某報首席名記也做客本吧,本來我對此話題毫不感冒,可看男人們談興正歡,也來了興致,天真地向名記打聽劃分標準。聽了個七七八八之後,名記還以為我要發表什麼高見呢,可我只是急切地問,那我屬於那派啊?名記略一思考,算自由派吧!我又問,那你是哪派的?我那派離你那派有多遠?滿座譁然。 所以我們有時候被標籤紛擾、對標籤批判之餘要學會對標籤和它們的製造者抱有一種感激之心。想想吧,像《新週刊》這樣著名的標籤供應商,尤其每到年底,泡製那麼多的十大容易嗎?沒有他們,枯燥的生活哪來的談資;沒有他們,迷惘的生活哪來的榜樣。而且我們又何嘗不是標籤的製造者和推波助瀾者呢? 標籤之於人們,像一本星座書或是那些算命人的話,似是而非、模稜兩可,在每一種標籤的暗示下你都可以找到與之相對應的東西。這說明,人天生是喜歡一些欺騙的。標籤之於人們,像一個你不甚滿意的愛人。你一邊討厭它,一邊又離不開,在就這樣愛恨交加著過了一生。 也許你是想逃離的,卻發現你只是用一個新的標籤取代了舊的標籤。如此往復,宛如某種宿命。。 最好的txt下載網
從小資到BOBO
最早關於標籤的記憶是在童年,在母親實驗室裡,試管們整齊地列在木架子上,一張張寫著奇怪符號的小紙條貼在上面。當然,那是真正意義上的標籤,區分一種液體與另一種液體。看到那些標籤我就湧起一種偷換它們的衝動,當然是幻想,僅僅。 現在,我母親不往試管上貼標籤已經多年,這個社會里卻多了很多喜歡貼標籤的人,也多了很多喜歡依照標籤生活的人。這些標籤多得讓人眼花繚亂,還快得日新月異。 先談風頭正勁的標籤“小資”吧!就連我們書吧的收銀小姐那天也很迷惘地問我“曉昱姐,小資到底是什麼東西啊?那天我們聽一個男的說女歌手很小資,我們幾個討論了半天也沒明白。”我一時語塞,只草草地對她說,:“小資啊,就是指小資產階級!主要是講一種生活情調和生活方式。”她依然一臉困惑,我一眼瞄到書架上剛到的《小資情調》如釋重負,你先讀讀它吧! 那上面一準會告訴她關於小資們的種種標籤,讀小說迷戀讀張愛玲、杜拉斯、村上春樹,哦,最近改成了卡爾維諾;看電影鍾情於歐洲藝術片,聽音樂要聽爵士,喝咖啡要喝藍山。酷愛旅遊,嚮往自由;看到下雨就傷感,小小年紀就懷舊。早期我沒向往過小資稱號,但也沒抗拒過它。可越來越多的標籤令人沮喪,更令人沮喪的是我一項項套下來,居然覺得頗吻合。可張愛玲是大學時就讀的,《情人》是多年前在北大的地攤上淘出來,村上春樹是在朋友家的書櫥裡翻出來的。那時少數人由於偶然產生的喜歡現在演變成滿大街的濫情。而開了已經快兩年的書吧,現在儼然已經成了全城小資的聖地。這話不是我說的,是一本雜誌上這麼誘導讀者來著。“每當夜幕降臨,小資們就想起了物質生活書吧……”其實,我喜歡的一個關於小資的標籤是這樣的,“小資產階級狂熱就像一根XX,動不動就硬了起來。”當然,也會很快就軟了。 關於標籤我很困惑。比如是先有小資還是先有標籤,有人自在地活了多年,可有一天活法被人貼了個標籤。而有人把標籤當教科書,模擬了形式也就擁有了精神嗎?……大標籤下是否還要有小標籤,小資也要細分,喜歡DV的白領算小資了吧,可為什麼在書吧看DV卻只喜歡喝免費的冰水?還有,標籤是否製造了假象?如我,按標籤所指本儼然以小資自居了,可那天某資深撰稿人採訪完我之後診斷道,你的想法根本不同於那些小資,啊?那我也得像成龍一樣問:我是誰了?又及,標籤會隨著時間貶值嗎?以前貼小資標籤是誇你怎麼現在就成損人了?被人追著說:“你才小資呢,你全家都小資。” 不過最近小資好像已經落伍了,BOBO一族閃亮登場,前一個波是“Bohimian〃;後一個波是Bourgeoisie。就是當波希米亞遇上中產階級,全新的BOBO族就這樣把你把你征服了。我剛從某雜誌看到這個標籤,正想把周圍人對號入座,那些厭倦了小資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