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就是對現實的既定理念。既從精神上和現實感受上將一切放之於過往,放之於不在。即使面臨現實的各種,也將時空位移,放之於時段之前,放之於不在。而只是生活在意識的完成階段。
而這無疑具有無意識或消解意識的指向。這也許就是現代社會對人的要求。因為現實的重要之處已經不是提倡細微感性的時空,而是努力的消除人的感性認識的可能性。而處於社會發展的軌跡之中。人無力逃脫現實的規定。所以並不是泯滅,而是使人對現實的變遷進行理性的認識。其實在時空之中,基於生存中的自我,任何東西也許都是可能不在的。
因為其實在我們介入於其間的時空,並不是我們存在的明證,而是一種不斷增長的流離,那麼時間的變幻不但造就了現實的不可能。而且繁華之必然,衰落之必然,都是與現實之中的我們沒有長使的關係的。因為過往,無論用何種方式表述,它都己不在
界己不在,何有佛魔
——純在方式 文字
有感的世界
有感的世界。
——獻給徐姐的嘉庚學院
在博爾赫斯的小說中有一個很象重要的意象,那就是關於時間表現的眾多的介質。不論是《阿萊夫》中關於可以呈現世界之維的萬能之點,還是《小徑交叉的花園》中的關於時間之維的不同境遇,都足以使人看到一個心馳神往的世界。這也許就是為什麼會有那麼多的人對博爾赫斯的時間痴迷的原因。
因為在現實的生活之中也可以看到和時間的交叉有關的那麼一些境遇,所以對小說的情境多少有些驚歎之感。有些事情在歷經錯愕之後面臨了眾多的相遇,這和博爾赫斯的時間有太過相像的地方。就像也是在今年的這個時候,如果我還是一個學生,也許就能夠進入到一個自己想要的大學了吧?而這時,我卻在一個濱海的大學經歷了美麗的過程,但這一過程猶如夢境,在一天之中走過了也許多少個歲月需要了解的生活方式。
機會似乎是偶然的,也許這就是人們所認為的,構成人生主題的重要的方式。這也就像是和老徐的相識的偶然性一樣,我和老徐在偶然之中進入了廈門大學嘉庚學院的校門。從而使我有機會在這與自己的實際境遇相隔忘年的時間裡,得以感覺到自己所未曾經歷的一些。
徐姐是我們的嚮導。做為院系的優等生,她的言談之中充滿了對嘉庚學的自豪之情,從而能夠使人感到所被言說的精神財富的美妙之處。然而這也是一位極為盡心的嚮導,因為在她對我們的講敘之中,同時向我們表達了嘉庚學院的美好之處和她自己對於嘉庚學院的熱愛的感情。無論是融合中西的嘉庚式建築,相似於空中花園的校立圖書館,別緻有形的體育館、還是園林風格的校園的整體佈局,在她的敘述中充分顯示了大學的精神魅力。而對於這美的體驗,多少使我想到了自己遺落的某些。
大學的建築體現的是自由與人文的精神。這在嘉庚學院得到了完美的體現。山水錯落之中的校園樓宇同時被包裹在花紅柳綠之間。尚未成熟的小樣的樹木一直是徐姐認為的美好的校園不甚圓滿的一種,但是即使是在這小巧之中也可以看到臨海而居的校園的風情和某種使人愜意的南部風光。而無論從那一個方向眺望,水墨畫面似的南太武山都是嘉庚學院絕妙而難得的映襯。因親近自然而美好的校園,使人在不覺間平添了幾分別樣的愛戀感情。
當然,雖然難得的是這一次的校園之行。但是其中表現在行動的具體上而能夠被清晰的訴說的也許就是第一次的高爾夫球的體驗了。開始的時候老徐和徐姐似乎都進入了狀態,因為他們都能夠打進三環之內,而我不旦一個沒有打進,而且頻頻的只是揮杆而不見球有飛出去的跡象。但是漸漸的我不再尋求向第一個洞口打球,而是儘量的甩開,於是找到了最初的感覺。雖然目無章法,但打的還是頗為盡興。
偶然也似乎有完美的過程,臨走的時候徐姐也在慶幸時間的巧合。因為當回到我們的出發地點的時候,也剛好得到了一個難得的訊息:最後一班車將要離開這裡。於是徐姐得意於這一切行程是多麼的在意想之中,使人感覺似乎有剋意的安排似的。雖然老徐並沒有吃到他津津樂道的沙茶麵。
過程永遠是一種結局。但是有時候它卻顯得難得的重要。就像如果沒有今天,也許我永遠不會知道大學生活的某些細緻之處。但也或許,過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最終在這人生中體驗和認識到了什麼。就像是雖然我不知道自己對大學的嚮往是基於什麼,也不知道如果到了大學之中會使我得到什麼,但是卻總有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