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61部分

牙海軍最缺乏的就是訓練,它的水手只有不到10%是經過真正訓練的。

戰鬥雙方的距離拉得都比較開,又是在晚上防備火箭彈偷襲。所以彼此的戰鬥並沒有進行到真正意義上的生死決鬥伴隨著火箭彈在西方軍界的出現,海戰的時間已經從一場戰鬥三四個小時變成了一兩天,乃至更長的時間。

因為雙方都不敢太近的靠近對方彼此只能用不太精準的大炮對射,這樣的結果就是戰鬥時間被大大的拖長了。

陳鳴前幾年要求軍工系統製造六角炮,就是為了應對這一難題。

這個時代的金屬加工技藝還有待發展,想製造線膛炮不太現實。陳鳴於是就想到了原時空歷史上的六角炮,也就是威斯窩斯前膛炮。這種炮是早期滑膛炮和後期線膛炮的過渡型炮,屬於英國的阿姆斯特朗炮系列,1840年由烏理治理兵工廠的威斯窩斯工程師發明、生產,並以發明者威斯窩斯工程師的姓名來命名該炮。之所以稱其六角炮,是因為該類大炮炮管內徑為六角形,俗稱六角炮。設計的初衷類似於後來的膛線,想讓炮彈順著一定軌道執行出擊,保持較為穩定的彈道,提高彈著點的精確度。但那時的膛線加工技術達不到,威斯窩斯工程師受六角螺帽啟發,就把炮管內膛加工成六角形。其炮彈頭和藥包也隨之改為六角形狀。

當然了,這種炮陳漢的軍工系統已經拿出了成品,但讓人撓頭的則是這種火炮的精準度和射程雖然大大的增強了,可它的缺陷和問題也給暴漏了,並且很難解決。

首先就是體重。六角炮比滑膛炮的重量都大,原因就是因其內徑程六角型,造成身管厚度不一樣(口徑越大越明顯),與滑膛炮身管厚度一樣的前提下炸膛率還要高於滑膛炮!而其的體積重量問題也使的陸用六角炮的樣炮,火炮口徑普遍很小!

同時,這種火炮另一個重要缺陷就是卡彈!它的炮彈與內膛契合度要求極高,這就增加了炮彈製造的難度,對於實戰中的卡彈率也難以降低!

反正這些缺陷讓陳鳴也不敢輕易地把這種新式武器搬上軍艦,搬上戰場。只是作為一個技術儲備!

軍艦上的艦載炮還是原先的工藝,質量效能的提升也是在原來的基礎上提高的。還是有著前裝滑膛炮那些無法解決的難題,射程、精準度和射速,讓夜黑中開打的兩支艦隊,彼此都很難給對方造成重大的創傷。

中國艦隊中的運輸船,在護航艦隊與西班牙艦隊開打的時候,就迅速溜向了直布羅陀。西班牙人發現了這一舉動,可他們也沒有能力去二度截擊了。

兩邊的指揮官全都很保守,反倒是一個個把探照燈打的明亮耀眼。誰也不敢疏忽大意。

西班牙人怕丟臉,中奧聯合艦隊這邊更擔心陰溝裡翻船,辛辛苦苦幾萬裡了,在家門口砸了鍋,那就太點背了。

而至於探照燈這個新鮮玩意兒,卻是東西方海軍早就自行發明裝備了。

那就是一種有著強大光源以及一面能將光線集中投射於特定方向的凹面鏡的裝置麼,用於遠距離照明和搜尋,東西方誰也不差這點知識。

中國這邊有黃履莊,歐洲人在光學上的研究也半點不差。

反正兩邊是一陣對轟,戰果都不大,戰艦上的些許損傷都是小意思。根本不用專業的工匠進行修補,船上的木匠自己就能把活搞定。

而至於奧斯曼人會不會對自家的新船添新傷表示不滿,那也無需擔憂。

經過了這幾萬裡的航行,還有這地中海門口的一戰,奧斯曼人更應該欣慰的看到他們的奧斯曼一世號並非花架子,那是經受得住實戰考驗的。

離開了直布羅陀海峽後,中國艦隊的行蹤依舊躲躲藏藏,因為西班牙人不但有大西洋艦隊,他們還有一支一樣等級的地中海艦隊。

朱作為這支艦隊的指揮官,他是一點都不願意跟西班牙的地中海艦隊主力來上一場決戰的。

這艘艦隊的大部分軍艦是奧斯曼人的,商船上運輸的也大多是南京賣給奧斯曼人的軍火軍資,要是被西班牙人給打得稀巴爛,那就是太糟糕了。

可就算如此,朱也要帶領艦隊前往法蘭西東南的尼斯。那裡在法國的東南角,距離馬賽、土倫都很近,與義大利北部鞋靴的頂頭,也只有一山之隔濱海的阿爾卑斯山!

哪怕那是阿爾卑斯山的沿海山脈,那也是天險。

而至於說朱為什麼要冒著巨大危險進入尼斯,這還需要從他收到的駐歐辦的最新通知說起。

駐歐辦這兩年來主要的支援目標之一即將上任的法國義大利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