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00部分

程度,就要花錢賣豆餅和鳥糞,可是種甘蔗賺錢啊。

糖類這東西是無數人喜愛吃的。當然的生活條件變好之後,糖類上的消耗就直線上升。據統計,承天三年,全國的糖類消耗只有二百萬擔,一擔一百斤麼。

對比歐洲,這是一個很大的數字,可要是徹底換算一下,放到人口兩個億的中國身上,人均食用糖類僅僅是一斤。這個數字比起後世聯合國的調查資料2011年,全球人均消耗食糖25公斤,而在工業化發達的國家,這個數字高達33。1公斤。中國當初的資料少的可憐!

而如今的中國呢?

在之前的一次統計調查中,只中國大陸本土,每年要耗用的蔗糖等,就多達上千萬擔。雖然對比21世紀的資料,依舊小的可憐,但已經有了讓人值得欣慰的長足進步。

這上千萬擔的蔗糖等,主要來源只有一個,那就是南方的甘蔗林。從一開始的中國本土南方,到後來這個範圍包括了整個南洋。一片片的甘蔗林就是中國糖類的主要來源。而如今在東北等地區正在開始不停的擴大種植面積的甜菜,它所佔據的比例還是很小很小的一個數字。

此刻,成千上萬的瓊州農民揮動著鋒利的砍刀,將小樹林般的甘蔗一一砍掉,然後打成捆,搬上路邊的馬車上,一輛馬車剛拉走,另一輛馬車又準備好了農場小道的盡頭。長龍一樣,連成串的滿載著甘蔗的馬車源源不斷地朝城北榨糖廠而去。

這一車車的甘蔗要是向外運的話太費運力了,自古以來向外走的都是成品的砂糖、蔗糖,而沒有向外頭運甘蔗的。

瓊州府的榨糖廠幾乎全部操控在李氏的手中。因緣際會,李氏跟瓊州是解不開的關係了。李琨最初的時候還不準備進入榨糖業,因為這利潤並不太高。可時間一長久,李琨也就‘明白’過來了。要讓自己的寶貝外甥登上皇位,可不是光有錢就能行的,握著一些產業的命脈更重要。

甚至在事情不及的時候,還可以拿來當護身符。

李氏就從九州商會融資,自己搞起了一個海南糖業的近代企業。李氏的榨糖廠在一開始就用上了蒸汽機,不再是老式的糖寮裡的那種畜力壓榨機了。速度不僅快,利用效率更高。而且榨好的甘蔗渣還可用來造紙,甚至一些甘蔗渣在徹底粉碎之後還會送進食品加工廠。

反正李氏的海南糖業公司只用了三年就統一了整個瓊州的榨糖業,把整個瓊州府都變成了自己的原料種植基地。也只用了三年就賺回了本錢,還變更了名字,從公司變成了集團。其瓊州島內的糖類產值也達到了七十萬擔的地步。可以說在整個帝國糖產業中也站穩了自己的腳跟。

從汪輝祖時代開始,海南糖業歷經了柳德昭時代的‘黑暗’之後,開始大規模的向廣西、安南和南洋出擊,但老天爺雖然不黑暗了,別地兒的糖類企業也多完成了技術革新,海南糖業沒有了技術上的領先,擴張效果自然不能做到他們所期望的勢如破竹了。

到現在,五年時間過去了,海南糖業集團的總產值也才剛剛突破了百萬擔。不過這已經足夠讓海南糖業集團成為業內的一方巨頭了。

九州商會可不會管那麼多,他們要的只是海南糖業集團蒸蒸日上。當年投進去的資金,現在光分紅就已經打了好幾個滾的撈回來了。

……

“小心,別壓壞了車子,多拉幾趟不費事!”今天下田多套了件厚袍的中年男子,在一大片甘蔗田前來回招呼著,生怕手下的農場工人一個貪心多搬了幾捆甘蔗,讓已經超載的馬車直接壓散了架。

“黎管事,今年的甘蔗品相甚好,至少能評入進甲級。”一個臉上印刻著縱橫交錯的深深溝壑的老農很自然的守在中年男子身邊,摸著花白的鬍鬚,笑眯了眼。

這位可是農場的技術大拿,鎮上的農牧站開辦的學習班都請他去講課。雖然大字不識幾個,但種甘蔗是絕對的一把好手。

黎宣明別看是農場的一把手,但是在東家眼中,這老漢的份量比他黎宣明還高。

黎宣明這樣的人到處都是,老漢這樣的‘技術大拿’可不容易找。

摸著新鮮甘蔗的斷面,鼻子尖似乎都能嗅到一種沁入心扉的甜膩,那指尖黏糊糊的感覺讓黎宣明臉上露出了笑容。這的確是能入甲級的上等貨。哪怕是甲下呢,價格也比乙上好處一截。

今年的甘蔗汁水十足,而且每畝產量達到了6000斤,而整個農場種的就是甘蔗,整整一千二百畝地全是甘蔗,這產量算是創造新高了。

黎宣明已經在心裡盤算著自己的收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