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7部分

的老兵,比唐文燦手下這三個營計程車兵更值得信賴。

一進軍營,應眼看到的就是一個個百姓裝扮的人。這些人也確確實實是老百姓,是桐城當地的老百姓。每一個能進到傷病營做工的百姓都必須有家有戶,有人聯保。每個人每月一塊銀元,逢年過節還有獎勵,這是桐城當地難得一見的高新。

百姓有男有女,男的做力氣活,女的也不全是要她們伺候人,那要看她們自己的意願。不願意伺候傷兵的還能去漿洗衣物和洗煮紗布,傷兵包紮換下來的紗布洗淨曬乾後還可以重複使用。

燒開的大鍋上頭瀰漫著的騰騰的熱氣,一個個年紀不一的當地婦女拿著長杆站在鍋邊攪動著紗布。煮好的紗布被用長杆挑出來,稍微放涼之後,就開始洗滌,然後重複煮。

在傷病營的東南角,二十多個如王之政一般大小的毛頭小子正在賣力的處理著藥材。切、碾、壓、搗……,一個個十來歲大的少年蒙著白色口罩,穿著白色的大褂,全神貫注。他們就是復漢軍軍醫系統裡的童子兵!(未完待續。)

第三百零六章 拉攏民心

【書評區掛了一個龍套樓,大夥兒如果感興趣的,就自己設定一個人物,中外都可以,也不用全是陳鳴手下的哈】

前清安徽巡撫衙門,現在的復漢軍安徽總兵府,眼下的復漢軍大都督行轅。陳鳴的到來將高平山直接擠到安徽的原布政使衙門辦公去了。

陳鳴身後牆壁上懸掛的大幅地圖上,本來橫跨大江南北的大片紅色區域現在已經縮水了七八成,蘇北之地只剩半個揚州府還沒有丟,江南則再度恢復到了蘇北決戰時的情形——還被複漢軍掌控的地盤就只剩下那狹窄的沿江一溜兒。

“江陰黃山炮臺的守軍主力不是已經撤了嗎?”

“稟大都督,黃山炮臺的主力部隊已經後撤。”

“那江陰也撤吧。守住鎮江就行。”陳鳴丟下了黃捷抵到的奏報,對於江陰的得失有點不以為然。那地方丟了也就丟了,本來江陰距離鎮江就有些過遠,在北岸的南通州已經被清軍拿下的情況下,過於遙遠的水陸通道太容易被清軍從中間切斷了,所以沒什麼好可惜的。

南京的局面啊,只要復漢軍暫時還把持住鎮江——南京——揚州,這麼一塊三角地帶就可以了。

況且為了之前的戰略佈置,復漢軍付出的代價還小嘛?

那蘇北的隊伍在撤離淮安的時候,淮安糧庫中囤積的還有十幾二十萬石米糧來不及運走,陳鳴不也大筆一揮就散給當地的難民和百姓了麼,結果連清江的百姓聽到訊息後都跑去淮安搶糧食。還有江陰的黃山炮臺也是如此,炮手和護軍撤走後,只留下了小部分人在炮臺上裝樣子。如果清兵打來,他們唯一的任務就是炸燬炮臺和炮臺上的四五十門大炮,然後逃之夭夭,而不是拼死抵抗。

復漢軍的大炮來的輕鬆,但四五十門大炮也不是一個小數目。陳鳴都捨棄了那麼多了,還有什麼捨不得一座江陰縣城的呢?

就是可惜了他之前對江陰存留的好感了。復漢軍佔據江陰那麼長時間,整個江陰投靠復漢軍的人也湊不齊兩個營。雖然這個數字比起其他地方已經好出很多,但距離陳鳴的‘期望’還是差之很多很多的,白瞎了陳鳴之前的一腔感情了。

放下黃捷送來的奏報,還有九江苗福偉送來的快報。九江湖口兩面聚集的清軍和江西民勇數量已經達到三萬人。在陳永生帶領著九江水陸軍進攻湖北之後,陳鳴就派苗福偉坐鎮九江,自然的他頭上也多出了一頂江西總兵官的帽子,一如高平山現在的安徽總兵官一樣。

苗福偉現下手頭的小萬人馬,但百分之六七十都是新兵蛋子,剩下的三四成也都是非主力部隊,戰鬥力比之對面的清軍民勇只會弱不會強。也就是他們處在防禦態勢,並且炮火力量充沛,陳鳴為九江加強了一個炮兵營,這讓讓九江部分擋下了清軍的一次次進攻。

苗福偉的這個快報當然是求援兵的。

提筆在摺子上寫下了‘知道了’三個字,然後反手撂到了一邊。一些事情可以對下面解釋,但解釋了之後就沒必要對下面再解釋了,九江的戰局就是一個僵持麼。那就僵持著好了,復漢軍現在火藥充足,清軍能有多少人來喂炮彈啊?苗福偉就算一天一個快報來求援兵,陳鳴也不會派出去一個兵蛋子。他現在關心的戰事只有黃陂!

短短兩個小時,陳鳴看了二十多道奏報,在一大半摺子上寫了‘知道了’仨字,他現在這仨字是越寫越有範兒,都已經可以寫連筆了。

“讓謝瑚謝寶光來任安慶知